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08篇
  免费   923篇
  国内免费   51篇
管理学   872篇
劳动科学   102篇
民族学   408篇
人才学   98篇
人口学   36篇
丛书文集   3487篇
理论方法论   616篇
综合类   6905篇
社会学   662篇
统计学   96篇
  2024年   171篇
  2023年   667篇
  2022年   601篇
  2021年   748篇
  2020年   860篇
  2019年   774篇
  2018年   272篇
  2017年   253篇
  2016年   297篇
  2015年   478篇
  2014年   837篇
  2013年   625篇
  2012年   744篇
  2011年   766篇
  2010年   758篇
  2009年   724篇
  2008年   785篇
  2007年   646篇
  2006年   515篇
  2005年   468篇
  2004年   352篇
  2003年   280篇
  2002年   238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善治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础和升级的关键。只有善治,才能达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善治的主体的基础是农民,核心是基层党组织,重点是乡贤,补充是社会组织。注意的问题:预防乡村精英谋私利;治理的公开和透明。善治需要多种手段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52.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激发贫困乡村发展活力和贫困群众脱贫动力,对改善农村宜居环境、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直接增加群众收入、提升乡风文明程度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青海省乡村旅游扶贫的实践基础上,提出乡村旅游推动精准扶贫的路径,以期为乡村旅游推动精准扶贫目标的实现提供可借鉴的启示。  相似文献   
53.
54.
城乡关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必须处理好的重大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分析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依据、历史背景、发展演进、基本内涵和现实意义,总结浙江城乡融合发展的做法和经验,提出推进城乡空间布局科学、城乡居民权益平等、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城乡产业发展融合等六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5.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五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因素。如何高效完成乡村振兴是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挑战,借鉴他国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能够为实现我国乡村振兴指明前进道路。  相似文献   
56.
乾嘉之后,湘西苗疆社会秩序再度瓦解。清政府改变统治思路,采用"以苗治苗"策略,设立苗弁制度,并招募苗兵作为武备力量。苗弁作为上级政府与苗民之间的桥梁纽带,有利于化解矛盾和冲突,为湘西苗疆的治理和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强对苗弁管理是维持湘西苗疆地区基层社会控制的关键所在。以史为鉴,这一制度对当前处理民族关系和维护民族地区基层社会稳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7.
58.
检察机关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是促进行政机关履行环境保护职责的重要方式.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涉及检察机关、法院和行政机关三个机关,需要处理好司法权与行政权之间的关系.一方面,环境司法具有能动性,容易导致司法权与行政权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基于司法有限性与环境法行政实施的特征,需要重视司法谦抑性问题.而如何认识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谦抑性,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维度进行分析.在检察机关提出环境行政诉讼时,应当尊重行政机关的首次管辖权、重视行政公益诉讼的诉前程序、尊重行政自由裁量权、重视行政不能问题.当然,这种谦抑并不是绝对的,为有效发挥行政公益诉讼的功能,应当把握好这种谦抑性的限度,通过明确强制诉讼范围、确定实体性裁判的要件、尊重诉讼和解等方式来处理好司法谦抑与司法监督的关系.  相似文献   
59.
乡村干部积极作为是推动乡村治理和乡村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当前不断加强基层治理的背景下,部分乡村干部仍然存在不积极作为现象,阻碍了乡村治理和乡村发展的进一步推进,亟需对其进行系统化的研究.社会结构分析视角为解释上述现象提供有效参考.结果表明:乡村干部的行动在一定程度受到部分社会结构因素的影响,乡村干部的积极作为可能面临多重困境,从而产生不积极作为现象.主要表现为:第一,面对压力型体制下的行政压力和城镇化背景下的生活压力所塑造的压力型社会结构,乡村干部倾向于采取形式主义行政方式;第二,面对由部分乡村集体层面和个体层面的道德因素所塑造的道德型社会结构,乡村干部倾向于遵循"不出事"的行动逻辑;第三,面对由"强关系"属性所构建的关系型社会结构,乡村干部倾向于和地方势力"拉关系",以此获得资源支持.基于此,需要创新发展村民自治制度,多层面提高乡村干部待遇,构建良好乡村道德社会结构,以此改善乡村的社会结构因素,破解乡村干部面临的"结构化"困境,激发乡村干部积极作为的能动性,推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0.
后脱贫攻坚时代的脱贫帮扶面临多种困境,影响了农村社会工作者尤其是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生参与帮扶。基于多年的农村实习教学实践,通过质性研究观察法和半开放式访谈法研究发现:在农村帮扶场域中,社会工作者面临的交流困难、需求不清、目标模糊、缺乏创新、信念下降等困境形成了"困境链"。运用社会学习理论从认知、行为、环境三个层面分析困境来源,使用"五环图"模型探索解决困境的"解链圈"策略模式,以解决帮扶中出现的问题,培养更多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持续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增添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