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7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24篇
管理学   187篇
劳动科学   13篇
民族学   44篇
人才学   47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898篇
理论方法论   109篇
综合类   1841篇
社会学   238篇
统计学   38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277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243篇
  2011年   289篇
  2010年   243篇
  2009年   240篇
  2008年   248篇
  2007年   207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新闻事件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和文化现象。它承载着新闻事件背后的特定含意,它的传播是一个媒介和受众对其进行意义框架的过程。新闻事件网络流行语有着其特有的意义框架系统,并遵循三种不同的意义框架范式进行传播。透过不同的范式,可进一步了解新闻事件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路径,清楚解构新闻事件网络流行语的深层次内涵,指导公众构建更为健康良好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52.
金仲华注重从社会环境制约的角度分析黄色新闻的流行;他认为报纸副刊有所发展固然是因文字轻松有趣可以调剂读者的阅读趣味,但也与重要新闻报道桎梏太多有关;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其实没有多少新闻自由。他在批评我国报纸上的国际新闻时,指出国际新闻中充满着国际各种政治力量的角力,提醒读者要注意文字背后的内容。他强调阅读战争新闻要有一双新闻眼,而培养新闻眼需要从知识和技术两个方面着手。具有较为明确的媒介批评意识、知识性强、注重从政治和经济制度的视角去分析、注重数据和实例、从媒体的实然和应然状态之间的差距去透视、客观辩证,是金仲华媒介批评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53.
在WEB2.0时代,传者和受者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大众参与社会和社区活动并进行信息传播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公民新闻进入实践并推动新闻源的开放性扩张,极大地改变了媒介的生态和传播的业态。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布鲁克林学院(CUBC)、布鲁克林信息和文化中心(BRIC)和布鲁克林公共图书馆(BPL)等的新闻教育实践证明,美国多个社会组织已经介入社区新闻技能教育,这促使媒介教育向更宽广的领域拓展,预示着媒介教育的深入转型,新闻技能教育将是其重要乃至核心的内容。因此,有必要将高校的新闻专业教育和社会组织的媒介素养教育结合起来,建构多元化社会组织参与的一体化的新闻媒介融合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54.
在现代语境下,由于媒体的道德价值判断的缺失,导致“软文”的出现,新闻的“创作”,甚至有“媒体暴力”说。这些现象反映了媒体在真实与善良的道德价值判断过程中具有片面性与狭隘性,忽略了责任义务规则存在的合理性、必然性,降低了义务规范在媒介伦理中的约束性。所以,今天的媒体人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价值判断的能力,以本性的善良提升道德智慧,以道德的境界诠释新闻的真实。  相似文献   
55.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何利用新媒体构建政治人物的媒介形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近两年来,中国媒体对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国领导人的形象传播不仅令国人交口称赞,更吸引了国外主流媒体的注意。本文基于政治传播视角,分析中国媒体传播理念的调整和创新,探讨媒体建构亲民化、生活化、个性化的领导人媒介形象策略。  相似文献   
56.
"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伊契尔·索勒·普尔提出的,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本文拟从媒体、信息内容和受众群三个方面分析新媒体融合的可能性。在新媒体下,信息的传播方式越来越多样,受众接收信息的渠道、方式也越来越个性化。在当下的大背景中,新媒体所呈现出的互动性特征、随时性特征以及随意性、选择性等特征都较传统电视媒体有着巨大的优势。在媒体化生存的当代,如何有效地利用新媒体的资源内容、受众的分众定向,渠道多元化等优势,在交叉融合中实现资源的深度整合,改变、改善自身传播、营销策略,是全媒体时代下电视媒体需要关注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7.
刘科  胡华伟 《理论界》2020,(5):68-75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现代媒介对人类社会的信息扩散和渗透作用越来越强大。在我国,媒介信息共享成为人们当下较为迫切的利益诉求和情感需求,是社会发展共享理念在信息领域的具体落实,也是公共精神的一种体现。在媒介信息共享的推进过程中,同样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和压力。这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媒介信息共享伦理的本质及其实现路径,构建和谐有序、安全有效的媒介信息共享环境,促进社会发展的公平公开,自觉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进而为数字经济社会的健全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相似文献   
58.
59.
新媒体流行文化将受众建构成"媒介真实"里各种可能的关系主体与利益主体,影响其生活观念、身份认知、社会态度、实践行为、社群关系和共享信仰,带来受众意识形态认知被代理、社会共同体关系与意识形态实践秩序被解构、信仰取向异化、社会共同基础弱化等潜在问题与风险。以"良善意志"参照系建构、"实用美德"建设、"主体间关系"平衡等显性操作,强化新媒体文化中意识形态共识的认知理性、实践理性和价值理性,突破意识形态问题的惯常认知心理框架与隐性线路,妥善消解其潜在的矛盾与风险,亦可为新时代互联网意识形态问题的研究与治理提供一种新思维。  相似文献   
60.
现代信息社会,媒介环境对大学生思想与行为的影响不容忽视;同时,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状态亦会对媒介环境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并制约其自身的全面发展。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必须重视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这一新主题,并积极参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事实上,高校德育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在诸多方面是契合的。由此,使得两者的结合,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实践中,须进一步优化媒介环境,探索并构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