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128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389篇
社会学   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4 毫秒
51.
文章探讨了弗兰纳里·奥康纳的小说《好人难寻》中的象征意义,揭示了小说的主旨及其现实意义。读者可以感受到宗教思想对她的影响和美国的南方留在她身上的烙印。文中勾勒出了社会上的一些心理畸形和思想堕落的人物,通过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暴力和悲剧性结尾向人们敲响了警钟。文中恰当运用了讽刺、幽默、象征的艺术手法,反映了人们的心理状态及其最终结局。同时,残酷与仁慈完美的结合不失为解决人性罪恶与上帝真理之矛盾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52.
当一个人过度“沉溺”于往事,就不可能激情瞩目于未来,更不会钟情于现实而重铸或重塑全新的精神品格。所以,一个人是否真的持存海纳百川的胸襟与气度,该舍当舍、当存必存,关系着能否创造生命中笑越百峰的超越气象和自省、自足的生存意境。诗人郑道远以他的叙事抒情长诗《沉溺》  相似文献   
53.
余华的先锋小说直面人性之恶,挖掘出潜藏在人内心深处的罪恶渊源;池莉的新写实小说透视人性之伪,揭示了中国人的民族劣根性.他们的小说在人性形态的展现上虽各有侧重,却有着共同的指向--人性之丑.余华和池莉的小说从最初的讴歌人性之美,到后来的揭出人性之丑,嬗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种以审丑为主要美学特质的小说出现,不仅揭示了复杂而丰富的人性形态,而且对于现代人精神困境的救赎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54.
著名的美国小说家弗兰纳里.奥康纳以她的宗教情结及独特的南方视角在其短篇小说《好人难寻》中精心设计了一条经过宗教着色的旅行路线。本文研究该路线服务于作者宗教信仰及其创作意图:她不仅在此地图文本中蕴涵了一个拯救灵魂的寓言故事,还将宗教原型巧妙地引入文本,形成其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意在批判被物化的现世主义思潮导致的现代人精神的虚无。  相似文献   
55.
郑新 《南都学坛》2014,(1):63-66
乔叶的小说涉笔城乡,却不突显其尖锐的二元对立,而是用平实、细密的文学描摹底层人物在城乡间的真实生活状态;书写日常生活,却未陷入平庸、琐碎的窠臼,而是带着温情、理解的态度细究人生的多样、人性的复杂。乔叶笔下多是一些女性人物,但她淡化男女性别对立,以平和的心态回归女性生命本体,关注女性真实的生存状态。突破了单纯的局限于性别的视角,能够以一份更淡然的心胸、更开阔的视野既关照男性,又关照女性,这种清醒宽厚的书写态度更易抵达男女两性关系的真相。她深谙"文学是人学"之本义,把笔墨放于对人心灵的解析,从而使作品带给读者无限的感动与力量。乔叶的小说创作既直面现实又始终带着温情与暖意。  相似文献   
56.
高晓娜 《唐都学刊》2006,22(4):135-137
人的生存具有的两重性,生存及存在是卡夫卡的作品产生的极为重要的因素。因此,对卡夫卡及其作品从本体论角度进行的探讨无疑具有更为深刻普遍的意义。与生活的对立造成了自我的反抗,而又无法逃脱个体毁灭的命运。而艺术正是对人的存在的一种救赎,是人的希望之所在。  相似文献   
57.
罗彻斯特经历了两段婚姻,其性格先后反差强烈。他从虚伪、冷酷、目空一切逐渐转为重情重义、老成稳重、有所畏惧,他通过不断的自我救赎,最终完成了人性的回归,实现了重生。  相似文献   
58.
李金泽 《学术界》2012,(11):147-155,285
新世纪以来,"底层文学"以一种直面社会现实、积极干预社会生活的姿态带来了文学主题的新突破,找回文学关注现实、推进社会变革的社会性价值。然而,"底层文学"对社会底层的观照,大多只是停留在对底层苦难生活和艰难处境的道德性同情之上,很少涉及对底层社会精神世界的展示和批判。即使有些作家开始涉及这一主题,但是,他们的作品多是对底层人性中存在的劣根性的批判,没有真正书写当下社会应该建立什么样的理想精神价值。抒写底层社会美好的精神理想,更深层面的实现文学的精神救赎价值,应该成为底层文学最重要的关注点,实现精神救赎价值仍是底层文学重要的主题开掘向度。  相似文献   
59.
邱积敏 《决策》2011,(5):19-21
现在全国的白色家电中心不在武汉,而是在合肥,为什么?合肥市委市政府算大账不算小账。在投资环境方面抢先一步。我们解放思想还不够,这个白色家电中心,可以说是拱手让人的。  相似文献   
60.
杨霓 《学术探索》2009,(2):17-21
现代工具理性文明对个体精神的物化作用催生了审美现代性,其思想的核心是,艺术对现实的否定与反抗作用能使个体产生一种内驱力,去质疑现代异化文明,寻得精神救赎并重新确立自我。然而,审美现代性把启蒙现代性置于绝对对立的位置,缺乏合理性;发轫于现代性中的审美主义却要消解现代性,否定了自身的存在;审美主义变成“精英”空谈,陷入固步自封、“自恋”的怪圈,丧失了对大众的救赎功能;艺术的泛生活化和货币化颠覆了审美主义艺术救赎的主旨。这就注定了审美主义无法实现救赎,现代人在寻求精神自由时无奈地陷入了绝望的境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