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5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03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411篇
社会学   31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提出这样的疑问,本身就像个伪命题。企业经营的主体当然是企业自身,拯救自己,当然要靠自己,这难道还有什么疑问?然而,近一段时间内全国范围内大量中小企业的倒闭,却为我们摆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外界环境的巨大变化已经使得企业修炼内功的成效微乎其微,正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谁才是中小企业的救世主呢?  相似文献   
52.
论文以<论语>为考察对象,尝试对书中的几个复指代词及用法作较为全面的分析.同时根据复指对象和复指代词的距离、关系,将<论语>一书的复指代词分为紧邻复指和不相连的复指两大类,最后从结构和语用两方面分析该书使用这类词的原因及作用.  相似文献   
53.
《元曲选》宾白疑问句的疑问代词有47个之多,分属8系,表现出疑问代词在元明时期的复杂面貌。文章通过详细地定量分析,并与《水浒全传》的疑问代词作比较,展示元明时期口语的过渡性特征。  相似文献   
54.
侗语的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使用和语法功能上与汉语相比较,也有自己的特点.通过举例,并与汉语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帮助人们学习、了解侗语.  相似文献   
55.
“复用”是指疑问代词在句子中重复出现两次以上的使用现象。笔者整理了近代汉语中疑问代词“多少”复用的主要格式,如“V1+多少+V2+多少”、“多少+N1+多少+N2”、“N1+多少+N2+多少”。现代汉语中“多少”的复用在已有格式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产生了新的格式,如“多少+多少”、“多少+N+多少+量词”、“多少+量词+(N1)+多少+量词+(N2)”。  相似文献   
56.
关于壮语的第三人称代词te^1的来源,语言学界的关注不多。有学者认为借自汉语“他”。本文从一些语言中第三人称代词多来源于其它词类的事实,比如,汉语的第三人称代词“他”来自指示代词“其他”的“他”,苗语、瑶语第三人称代词“他”,来源于名词“人”,讨论了壮语的第三人称代词te^1的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57.
两周金文中"乃"字有代词和连词两种词性,代词"乃"主要用为人称代词,个别时候用为指示代词;连词"乃"主要表示承接关系,偶尔表示假设关系。对两周金文中"乃"字词性和用法的调查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其在上古汉语早期的应用情况,亦可为针对传世文献的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语料和有益的补证,弥补传世文献的不足。  相似文献   
58.
以山西长治县方言的语气词为研究对象,描写和分析它们在表达语气方面的性质和作用,择例分析其复杂性,并比较它们和普通话语气词在用法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59.
清代具有山东方言背景的白话文献《聊斋俚曲集》中出现了合音式疑问代词“嗄”,偶又写作“煞”,用来询问人、事物及事因等,其功能主要有询问、虚指、任指和反诘。在具体语言环境下,反诘用法的疑问代词“嗄(煞)”具有多种句法和语义功能:表示纯粹的否定;否定兼虚指;否定兼任指。而且语境不同,反诘用法的疑问代词“嗄(煞)”表现出的说话人的情感、态度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60.
中华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本文针对指示代词“那个”在汉语言环境的交谈中所具有的多种展示功能,结合该词在基本功能和特殊功能上存在的差异进行研究。并根据当下国人在社交沟通中呈现的用词和语法习惯,依据业内已有的研究成果,以互动语言学方法和基于用法的语法观作为理论取向,利用真实的会话语料,反复推敲整理指示代词的一系列用法,探究各种句式中蕴含的逻辑和趣味性体现。探索适当运用代词句式让沟通更顺畅,合理减少“这个”“那个”等表达方式,以此达到高效沟通和清晰表达的目的。本文结合生活情境和语言模式,探讨了汉语指示词的使用规律。希望以此抛砖引玉,带动全行业对汉语言文化进行探索和学习,推动我国文化领域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