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7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0篇
管理学   32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25篇
人才学   19篇
丛书文集   361篇
理论方法论   59篇
综合类   913篇
社会学   166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中普遍存在着城市和农村的潜在对立,虽然小说都是以农村作为描写的场景,但却表现出对缺席的城市的文学想象,其结果是城市在不同阶级的人眼里幻化成充满矛盾的景象。这种不同的文学景象其实反映的是当时主流意识形态对城市的矛盾态度和困惑心理。而这种矛盾同时也是中国当代现代性追求中尴尬处境的折射。  相似文献   
52.
同性恋题材影片《断臂山》与《蓝宇》虽然同是电影艺术对世俗禁区的突破,但这两部源自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片在运用艺术表现手法对同性恋群体进行多角度的人性思考与情感挖掘方面,尤其是在同性之间的性爱表现方面,有克制内敛、经典极致与虚浮肆惮、平庸矫饰的高下之分。  相似文献   
53.
杭州西湖宝石山造像考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考察了杭州西湖宝石山摩崖造像遗迹,分造像年代为元明两期,归造像类型为藏汉二式, 并就石刻造像的题材内容、艺术风格、历史背景及梵文摩崖等相关问题展开探讨。宝石山造像集汉藏雕刻艺术于一崖,对研究藏传佛教在南方地区的传播,汉、藏佛教造像图像学与风格的演变,以及汉、藏佛教艺术的交流影响都具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54.
李明泉 《现代青年》2020,(3):97-100,97
崔治中的油画要细看慢品,值得咀嚼。当一个画家风格渐次形成之后,其题材选择和绘画语言将逐渐集束,而非目之所及的随意挥洒。在某种意义上讲,相对集中一类或几类题材,在题材的广泛性和深耕性上下功夫,才会形成识别度较高的艺术个性。崔治中透过长城,来观照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在岁月冲洗中的辉煌、沧桑、风化、褪色、衰变及其象征意义,反复铺陈和表达抽象变形了的长城垛楼、望口、石阶、石缝,并注入他对历史的理解、符号式地加入婴儿车、三角形台梯、光亮的泉眼、流动的飞云、奔腾的骏马,特别是与静态固定的城墙形成反差的船只和波涛汹涌的大海。  相似文献   
55.
宋丹丹主演的老年题材电视剧《亲爱的她们》在电视台和视频网站热播后,持续获得较高的收视率和点击率,也收获了业内外人士的好评。不少业内人士感叹,像这样能引起广泛关注的老年题材影视剧,近年来可谓屈指可数。最近10年,中国正在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程度持续加剧。  相似文献   
56.
曹大良 《新天地》2016,(6):44-44
笔者是个京戏迷,接触京剧几十年,最开始对京剧仅仅是好奇,现在却是痴迷狂热,更爱看演绎天伦悲欢的家庭题材的戏目。  相似文献   
57.
北宋中后期词人贺铸词中呈现出“诗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题材的“诗化”和表现手法的“诗化”。题材的“诗化”,包括抒怀词、怀古咏史词、思边词和悼亡词,这些词对宋词对题材的开拓具有重要意义;表现手法的“诗化”,包括比兴手法的运用、化用唐人诗句入词和运用典故等方面。在北宋中后期沿着苏轼开辟的“以诗为词”的道路进行创作的众多词人中,贺铸的创作成就是最突出的。贺铸词之“诗化”,对其词多样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其词之“诗化”及其“诗化”后的豪放词对南宋辛弃疾及辛派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8.
冯积岐所秉持的是一种独立的写作姿态,其写作方式及其作品所再现的生存经验与某一时期的写作主流是疏离的,他所讲述的"西部"也和主流批评界所想象的"西部"存在很大差异,所以,他的写作价值并没有被文坛、主流批评界、大众读者所真正认可.当代文坛存在着大量的像冯积岐这样的地方作家,他们的生存方式、写作方式、写作经验比较特殊,同样没有进入主流批评家的视野,在一种时代的"共名"状态下,他们的创作与存在往往被忽略或遮蔽.本文以冯积岐为个案,试图把一种地方性写作纳入自己的考察视野,其意义在于考察地方性的经验和记忆如何与人类共同的生存经验和记忆相链接,并以此反思当代文坛和批评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9.
历时两年的《柯尔克孜族》油画创作给我带来了一些关于少数民族题材绘画创作的思考,将壁画的仪式感、装饰性融入油画创作,将传统造型基础与现代性相结合,对近年来少数民族题材绘画的一些反思,关于如何找到、找准最佳的表现柯尔克孜族人民幸福祥和生活的创作形式、表现方式的一些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60.
一提起《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卷,不少人一直认为画中描绘的是清明时节。其实画中描绘的不是清明时节,而是秋天。比如,在汴河边上小摊贩的桌子上,摆着秋天的果实,打谷场上有碾谷用的农具等,却丝毫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