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73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55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477篇
社会学   28篇
统计学   2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6篇
  1960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31.
632.
633.
作为基层法治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关键抓手,村(居)法律顾问制度遭遇诸多挑战。在村(居)法律顾问制度实践中,除了制度建设之外,还应该关注村(居)法律顾问这一关键行动者。在广东省G市,村(居)法律顾问制度运行成效不彰的原因在于村(居)法律顾问陷入了“角色混乱”,体现在“角色冲突”“角色妥协”与“角色失范”三个层面。“角色混乱”困境从根本上源于村(居)法律顾问制度逻辑的内在紧张性、国家“送法下乡”与基层“迎法下乡”的张力以及担任村(居)法律顾问的律师个体因素。因此,要使村(居)法律顾问制度运行有效,必须重视制度与行动者之间的互嵌,在优化制度设计的基础上简化村(居)法律顾问的“角色”并增强村(居)民的法治获得感和认同度。  相似文献   
634.
635.
项目是国家涉农政策落实的重要载体和形式,要全面理解项目对基层社会产生的影响,就需要针对项目过程开展细致的实践分析。本研究基于对调研村庄相关项目的分析发现,外部化与标准化的发展规划、项目资源分配中的重点村偏好、项目评价中的简单化与数量化、项目包装与景观化呈现等均偏离了村庄发展本应追求的村庄整体改善与农民福祉。其结果是,大多数农民不但未能从中获得公平的利益,甚至还要承担产业损失与环境破坏后果,村庄成为项目矛盾和冲突的集中展演地。持续的项目实践形成了一整套与项目有关的话语和逻辑,并逐渐内化为村庄发展管理与农民日常生活实践中的项目思维;众多村庄对项目资源产生了严重的路径依赖,身不由己地踏上“项目跑步机”,村庄发展的自主性与可持续性堪忧。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应着力保障村庄公平的发展机会和自主行动空间,提升村庄自主发展创新能力,引导发展项目以公平公正与可持续的村庄发展为目标;注重在项目过程中充分纳入农民视角,在持续的项目互动过程中激发农民主体性和村庄自主性;在项目内容、形式、参与主体、评价体系等方面更好地实践多元性、多样性与包容性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636.
637.
从城乡关系变迁视角审视农村老龄形势的变化历程,可以发现,当前老龄化形势下呈现出的农村养老困境是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城乡关系的一个缩影,问题源于城乡关系变迁过程中农村传统养老组织功能式微,但新的替代性组织形态尚未形成,因而在转型期出现了“组织真空”,致使农村老龄化及其应对成为迫切需要面对的社会问题。在现实背景下,不论是发展农村互助养老,还是推动县域养老体系建设,其前提是要形成农村养老的组织化条件,而推动这一条件的形成需要组织重建。现有的实践探索路径表明,要在乡村振兴中进一步化解由“组织真空”引发的农村养老困境等一系列问题,必须契合农村实践逻辑,根据不同类型农村的现实条件来推动组织重建,使之得以承接和利用好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下乡资源,有效助力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638.
639.
640.
将村庄视作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整体,拥有“活力”意味着村庄拥有生机和内生动力,“失活”即村庄失去活力的过程及由此产生的状态。本文基于5省10村的调研发现,当前一部分村庄正呈现出活力不足或“失活”样态,由人口结构转变所带来的乡村社会整体性变迁已成为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村庄“失活”将使全方位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多重挑战。研究认为,应基于村庄失活的多重表征,把握老龄化村庄所拥有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愿景,以及老年群体所面临的生产生活难题,由此探索适应性的乡村振兴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