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71篇
  免费   360篇
  国内免费   51篇
管理学   612篇
劳动科学   56篇
民族学   141篇
人才学   112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2910篇
理论方法论   461篇
综合类   5651篇
社会学   566篇
统计学   64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72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215篇
  2020年   308篇
  2019年   262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84篇
  2016年   261篇
  2015年   456篇
  2014年   850篇
  2013年   621篇
  2012年   689篇
  2011年   769篇
  2010年   757篇
  2009年   685篇
  2008年   763篇
  2007年   602篇
  2006年   537篇
  2005年   454篇
  2004年   377篇
  2003年   291篇
  2002年   262篇
  2001年   263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中国当代先锋女作家残雪和日本现代文学史上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两人的作品都聚焦人际关系冷漠、精神的枯萎以及社会丑恶,因此可称之为“丑恶叙事”。两者的不同在于:残雪的丑恶叙事背后始终有对精神突围、灵魂自由的期待,与其说她要表现现实的丑恶,不如说她要表达精神理想对现实困境的超越;芥川龙之介在悲观主义哲学和自身经历的影响下,专注于揭示人性的异化,透露着深深的虚无感和幻灭感。  相似文献   
72.
"子思之儒"的文本创作与思想主张中有着三条明确的学术理路:在学术思想的继承方面,将孔子思想条理化、体系化、形而上化是其重要的学术理路;通过在思想观念形成的时代因素方面,引入其他学派的理论框架、思想观念,以丰富儒家思想;在政治观的表达方面,通过继承先秦贵族政治及其文化传统,将先秦贵族集团限制、消解王权的政治因素转化为儒家以德抗位,要求君王施仁政、尚贤能,并通过教化君子以控御权力的思想主张。  相似文献   
73.
司马懿死后,司马师执政,他任用和拔擢人才,使曹魏旧臣不断地转投于司马氏的门下,又使新进的才俊归于司马氏的霸府,为司马氏集团日后转化为西晋王朝打下基础.司马师执政初期,根基尚不稳,威望亦远不如乃父.但其“沉毅多大略”,在东关惨败之后,司马师安抚诸将,引咎自责,很快稳定了朝中局势.接着其击败吴太傅诸葛恪,剪除异己李丰、张缉等拥曹派势力,又废魏主曹芳,立曹髦,迅速平定淮南毌丘俭之乱,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司马氏的权力.在魏晋禅代的历史进程中司马师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4.
受某种学术现象一定程度的影响,截至目前,我国学界对习近平总书记对外传播论述中的伦理维度的关注和研究相当稀少。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对外传播论述的在场,习近平伦理观的在场,习近平总书记对外传播论述与其伦理观有机结合的理论事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外传播论述的伦理蕴涵呈现出:"两条红线",一是爱——对祖国、对人民、对国家、对民族、对世界深沉的大爱,二是以人民为中心——以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中心;"三真",即真实、真诚、真爱;"五义",即平等之义、和合之义、诚信之义、互尊之义、共荣之义。进一步深刻理解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外传播论述的伦理之维,消解外界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巩固对外传播话语权,让世界人民因中国声音、中国故事、中国特色所传达的具有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良善德性而感动,极具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75.
76.
77.
综观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民族性和共通性,按照中华传统美德的概念界定—理论剖析—问题澄清的逻辑,可以从三个层次、五个方面,把握中华传统美德之"传统""美德""活的"三义,阐发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德目之范畴类型、层级结构及基本内涵,审视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在构成要素和精神内核,阐明中华传统美德的普遍民族性、鲜明时代性和生动实践性等基本特征,澄清"传承什么意义上的中华传统美德"问题,进而整体性探究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发展的生生之理,并从国内、国际两个价值向度诠释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78.
79.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