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65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关闭不达标的打工子弟学校的事件,从宪法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涉及国家、学生父母、学校的教育权的配置和定性,涉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平等受教育权的享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平等受教育权的实现,国家应负最终责任。国家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和措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72.
中国宪法学分支学科制度建设需要有专业的学术精英、相应的知识积累和坚实的物质基础。一方面,宪法学要回归到宪法文本的研究上来;另一方面,也要注意经验和实证调查分析,进行跨学科研究。但是,仅有研究上的分野和知识积累是不够的,宪法学分支学科必须加强学科制度建设,这包括稳定的研究机构和群体,严格的学术培养计划,有效的学术评价机制和长期的基金支持。建设宪法学分支学科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知识整合去解决与宪法相关的社会问题;改善现有的宪法学研究状况,开展学术竞争、学术批评,建立学术传统。  相似文献   
73.
本文认为,为拓展我国宪法学研究空间,实证地研究我国宪法是一个选择。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宪法学界存在的重构宪法学理论体系的现象,认为无论在其自身体系的建立还是其对我国宪法学现有体系的批评都是不能成立的。本文以我国宪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性质为依据,提出我国宪法学界目前的重心应是关注、阐释、指导我国的宪法实践。  相似文献   
74.
宪法解释学与规范宪法学两种方法论,在实践面向、适用的场域、目的架构与本质上均存在着根本的差异,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们属于不同的方法论,宪法解释学属于宪法方法论,规范宪法学属于宪法学方法论.宪法解释学方法论具有独断性,而规范宪法学方法论则必然具有开放性.或许一切问题的焦点皆在于两种方法论的对峙以及对问题实质的理解上.  相似文献   
75.
宪法解释学与规范宪法学的对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法多元化的现象已次第呈现于我国宪法学界,"宪法解释学"与"规范宪法学"是于此背景中出现的两项方法风格.通过两者的对话,宪法学方法论的智识结构可大致地展现为两个层面围绕实定宪法秩序以及在此基础上适度地保持宪法学方法论的开放性.由此,虽然两项方法风格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各自的学术主张,但无论从理论结构还是内涵上,两项方法论诉求之间更多的体现出交叠共识.  相似文献   
76.
77.
由于多数理工科院校的宪法学教学存在课程定位不清晰、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宪法实践教学缺失、学习氛围不浓厚等现实问题,导致该类院校的宪法学教学偏离宪法的核心价值诉求,教学效果较差。为此,需要在宪法学课堂教学中建立体系化的教学理念,完善宪法学案例教学,综合运用"讲宪法故事"等课堂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8.
宪法学研究方法作为宪法学研究的基础,在宪法学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虽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宪法学研究方法在学界的重视和推动下得到了不断地发展,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从宪法学研究方法的概念辨析出发,经由对我国宪法学研究方法历史演变的察看,最后结合我国宪法学研究方法研究的现状来思量其未来的路径是正视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关切中国现实、客观对待宪法文本和理性对待西方宪法实践。  相似文献   
79.
一、学科点简史同济大学法学学科自建立之日起就以对德国等大陆法的研究和教学著称。早在1915年就培养出了第一批法科学生,1945年成立了法学院,教师队伍中汇聚了徐道邻、谢怀拭、陈盛清等著名法学家。1949年同济法学院被并入其他学校。1994年同济大学恢复法  相似文献   
80.
非国家公权力是指我国宪法"国家机构"一章规定的国家机关以外的组织享有和行使的公权力,其作为宪法学基本范畴意味着公民权利、非国家公权力、国家公权力三者关系成为宪法学的基本问题。非国家公权力作为宪法学基本范畴包含宪法规范和规范宪法两个议题:前者应从实证主义立场阐明规范之真实,包括真实的中国宪法和中国宪法的真实含义;后者则需从立宪主义立场探求非国家公权力规范的应然状态及其实现路径。我国宪法学研究应建构公民权利—非国家公权力—国家公权力三元框架的转型宪法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