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7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715篇
理论方法论   82篇
综合类   884篇
社会学   1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任何科学研究和实践都离不开一定的本体论承诺.在翻译研究和实践领域中,由于人们对翻译本体的不同认识,从而形成了不同范式.在语文学的视角下,人们主要从文艺学出发,认为翻译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在结构主义的视角下,人们主要从语言学出发,认为翻译是一种等值的再现活动;在后结构主义的视角下,人们更多地关注翻译的方法论和价值沦.对翻译本体的探讨也呈现出多维的态势,不同的本体追求与范式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与价值,因而他们应该是一个互补的关系,而不应相互排斥.  相似文献   
72.
中古至近古时期,东西方不乏一些有关语言本质问题的思考与探索,尤以西方相对较为突出。这一时期人们有关本问题的探索,在继上古时期人类即已开启的语言工具论、语言符号论、语言本体论之语言本质理念继续得以向前发展的同时,又出现了语言天赋论等语言本质理念,也出现了不少对后世有关语言本质理念的发展与深入有着一定程度影响的、重要的思想火花。  相似文献   
73.
"文艺自由论辩"是20世纪30年代最具理论色彩的文艺论争,不同于同时期其他论争的是,引发者胡秋原和左翼理论家的资源都来自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但立场观点和理论逻辑却针锋相对.胡秋原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作为分析解释文艺现象的理论和方法,主要依据普列汉诺夫的文艺论述,而左翼理论家则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政治信仰和意识形态,特别推崇列宁开创的党性理论;胡试图辨明的是文学本体论问题,左翼理论则着眼于文学的功能.胡秋原在论辩中阐述了一些合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点,是对左翼文坛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有益补充,促使了左翼理论家的态度反省与理论完善.  相似文献   
74.
刑法中“持有”行为性质的语言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刑法理论对"持有"的性质没有很好解决,状态说、状态行为说均不同程度地违反形式逻辑原则.对"持有"的性质,应在本体论与刑法规范论两个不同层面进行认定,而不能混淆."持有"是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  相似文献   
75.
探讨研究途径这一理论建构途径问题需回到社会科学本体论.从政治科学本体论看,自主性国家、结构、能动均是本源意义上的"事实",三者相互作用,政治、社会等问题的研究均应同时从三者出发,进而采取相应的认识论、方法论策略.由此可形成"自主性国家-结构-能动"研究途径.这一研究途径可视为由国家-社会、结构-能动等分析框架派生出的具体研究纲领.  相似文献   
76.
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各领域新问题的出现都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系统中挖掘思想精华。在解决气候变化这一全球面临的十大环境之首的问题上,将全球气候变化这一具体性的环境问题和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中生态哲学思想相结合,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哲学意蕴下的本体论、价值论、历史观下的认识论三个维度探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可以为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研究挖掘新的理论层面的路径。  相似文献   
77.
存在主义从哲学本体论研究出发.强调一切存在的出发点是个人的存在.先有个人的存在再有整个世界的存在。萨特认为,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质.人没有先天的本质.只是一种主观单纯的存在。为了摆脱无助感.人们必须去寻找生存的本质和价值.为自己设定存在的状态和理由。因此,人们永远面临着各种选择,选择即人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78.
“美在意象”论强调心灵创造性和精神价值,以“意象”为本体范畴,建构美的本体论和美感本体论。“意象”作为人类审美活动的中心范畴,不但关联人的生活世界,而且引领人走向更高精神境界,因为它关注的是世上一种神圣的、绝对的价值存在。正是这种信念和追求,使人生发出无限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生发出对宇宙人生无限的爱。人文学科需要不断回顾历史并回归传统,“美在意象”论是从朱光潜、宗白华开创的北大美学传统“接着讲”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79.
本文对从价值论的视角论证语言具身认知合法性的做法进行了反思,认为本体论才是论证语言具身认知合法性的深层路径,并试图对语言以及认知的本质作出揭示。语言具身认知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认知活动。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它摒弃了工具主义、计算主义语言观所持的"认知即计算"的观点,视语言为表现人们生存,揭示生命意义,反映人类对自我、对世界认识与想象的社会文化现象,把语言认知看做是认识、寻找以及改变自我与世界的方式。作为一种认知活动,只有当身体进入认知活动,才能获得对于认知的本真理解。认知是一项身体参与下的创造性活动,在大脑的作用下不仅实现了语言符号信息的转换,也实现了语言的本质价值建构以及认知主体对生存意义与生命体悟的把握。  相似文献   
80.
蒯因在论述本体论问题时,认为要区分何物实际存在及我们说何物存在,后者即"本体论承诺"的问题。从"本体论承诺"的角度理解技术,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回答"技术是什么"技术哲学中这一基本问题,对我们看待"经验转向"和打开"技术黑箱"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