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74篇
  免费   286篇
  国内免费   26篇
管理学   895篇
劳动科学   188篇
民族学   190篇
人才学   221篇
人口学   2406篇
丛书文集   1650篇
理论方法论   989篇
综合类   4755篇
社会学   3376篇
统计学   316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239篇
  2019年   227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211篇
  2016年   319篇
  2015年   430篇
  2014年   1664篇
  2013年   1250篇
  2012年   1169篇
  2011年   1323篇
  2010年   1407篇
  2009年   1239篇
  2008年   1316篇
  2007年   806篇
  2006年   640篇
  2005年   498篇
  2004年   443篇
  2003年   304篇
  2002年   276篇
  2001年   212篇
  2000年   199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基于组织认同理论,以随机抽取的597名藏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观念—认知—行为"视角,检验了藏族大学生家庭价值观对其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藏族大学生的价值观对其亲社会行为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孝道维度、男性中心观维度和家庭本位观维度均对亲社会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认同感在家庭价值观与亲社会行为之间起着中介作用;亲子沟通不仅调节了家庭价值观与家庭认同感之间的关系,还调节了家庭认同感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72.
73.
农村"啃老"现象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但学界多聚焦于消极的一面,忽视了其积极的功能与意义,缺乏对"啃老"常态化的理解。基于在苏南C镇的田野调查,发现在村庄阶层分化的背景下,"啃老"表现为一种具有发展性的积极意义,是实现家庭地位竞争的策略行动。父辈受"家庭"认同观念转变、村庄话语体系变革以及人生价值和意义实现等因素的影响,以既有情感又有理性的复杂心态积极主动融入子代家庭中,在一个"家"的范围内,将"啃老"逐渐合理化。  相似文献   
74.
在鹿寨县第一初级中学实习期间,发现班里的学生有比较多是离异家庭的孩子。在学校中还发现有些学生存有自残等一过激行为,调查发现,自残学生的家庭也都是离异的。而且观察发现,离异家庭的学生很多在性格上存在一偏激的情况。以鹿寨一中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离异家庭的学生开展调查,希望为他们提供帮助,使其快乐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75.
76.
在我国快速老龄化和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的背景下,结合老年人储蓄偏好和消费特点,构建家庭消费计量分析模型,文章利用CHARLS2011、2013、2015年微观跟踪调查数据,采用工具变量—随机效应模型划分年龄层次和消费类别逐级估计,重点考察老年人储蓄对其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老年人储蓄水平越高,对家庭消费的促进能力就越强;分城乡来看,农村老年人储蓄对家庭消费的贡献更大;按年龄组别来看,中、低龄老年人储蓄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显著,高龄老年人储蓄对家庭消费的影响不显著;按消费类别看,老年人储蓄偏重于家庭基本生活、教育文化、健康等刚性消费支出,城镇和农村老年人储蓄对不同消费类别影响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日常支出、医疗保健和耐用消费品等方面。此外,研究还发现,老年人拥有房产对家庭消费具有非常明显的提振作用,家庭收入和老年人借贷对家庭消费的贡献显著。  相似文献   
77.
78.
79.
80.
与代际流动相关的分析多围绕社会开放性展开,对流动后果的分析较少。对代际流动者在更长远的人生发展中,生活机会获得的考察,不仅可以深化社会开放性的分析,也可以作为表征代际流动者在后致地位上融合程度的指标。文章分别梳理了向上和向下两种代际流动后果,发现代际向下流动者往往受到优势家庭背景的保护。对代际向上流动的后果则存在一些分歧,不少研究发现了家庭背景劣势的持续影响,使得代际向上流动者的后续地位获得不及非流动者,而另一些研究则发现流动者的后续发展与非流动者无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