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39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40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91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95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巴蜀短波     
成都为大中专技校生提供专项服务;达州进一步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攀枝花全面启动事业单位 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伤保险;巴中推动劳动保障向农村延伸;眉山优惠政策鼓励“小病进社区”;九寨沟县评价企业诚信守法;理县重拳出击维护农民工权益;射洪县提前实现基金征收目标;苍溪县医疗保险使农民工享实惠;梁县37万农民冲出农门奔富路;资中县农保新举措见成效;巴州区形成创业培训“五化”模式;万源市统筹城乡就业培训;仪陇县保障农民工权益动真格;郫县监察网格化掌握主动权;古蔺县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平昌县为高考落榜生辟新路;梓潼县事业单位医保费财政划拨。[编按]  相似文献   
82.
以"三重证据法"的结合方式,将中国古代史研究推进到一个崭新、全面、深层领域,它的重要意义远远要超过其专业本身。所谓"三重证据法",就是运用文献、考古与古文字研究三方面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巴蜀文字,应是巴蜀历史研究中的第三重证据。这种"三重证据法"也必将成为巴蜀历史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83.
一段时间以来,在我国艺术研究领域中,人们把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民族的地方的艺术,探讨其形成发展的历史、地理、人文科学方面的成因,研究其独特的文化品格,如对戏曲、曲艺、民间文学、民族歌舞以及黄河艺术、黑土地艺术、海派艺术等的研究,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获得了学术界的认同。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文化背景下,对巴蜀艺术的深入研究日益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对之作些探讨。本文讨论的巴蜀艺术,是指存在于当今巴蜀地域(四川、重庆地区)范围的具有地域性的传统艺术形式,大致可以分为地方戏曲、皮影木偶、说…  相似文献   
84.
一方水土一方人,巴蜀地区曾被称为“四塞之国”,地理环境的独特性形成了特有的巴蜀文化,而这种特有的文化也对人才的成长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并且在巴蜀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也促进了人才数量的增加和人才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85.
我们的区域文化研究,一向指的是自然地理范畴的文化研究。自然,这自然地理范畴的文化,也是融合着经济、政治、社会结构等等诸多因素的,但毕竟是以自然地理范畴作为相互区分的基本标志的,如巴蜀文化、齐鲁文化、三秦文化、吴越文化、燕赵文化、三晋文化等等。  相似文献   
86.
书法家的水平高低与其传统文化底蕴、书法技法的深入程度、做事为人之胸襟密不可分。凡是在书法艺术方面较有成就的学者书家,至少都在学问的某一方面有过人之处。20世纪巴蜀学者书家在深厚的学问修养之外,书法成就各有优长。其代表人物如赵熙、谢无量、乔大壮、郭沫若、刘咸炘、向楚、徐无闻等都足以为书法学习与研究提供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87.
巴蜀傩坛三圣之"土主"并非"随地异祀"的一方之主,而是确有其人。"川主、土主、药王"三圣合信合祀之风的盛行、文昌信仰的兴起和《文昌大洞仙经》弹演,促使"壁山神"赵延之登上傩坛,成为巴蜀傩坛"三圣"之一。  相似文献   
88.
本文所说的"巴蜀文化",完全是地域文化的概念,是指发生在巴蜀地区的一切文化现象.因此,它既不是考古学意义上的"巴蜀文化",也有别于经学与训诂学意义上的"巴蜀文化"--"蜀学".  相似文献   
89.
川剧艺术通过对方言形象性,粗野味儿和幽默调笑等品质的启用和创化来构建川剧独特的喜剧色彩,而方言的喜剧精神则来源于巴蜀文化的区域品格.在普通话广泛推广的语言时代,如何实现方言的本土化与跨区域交流之间的平衡,这已成为川剧艺术发展中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0.
山川早水的<巴蜀>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对清末四川民间风情的记载十分深入全面,特别是对当时下层社会的记载,如旌表做假、峡江私窑、奉节歌妓、官场应酬、旅店风俗、救生红船等风俗的记载,许多是同时代国内文献记载所缺乏的,也是同时代西方人记载所没有的,对于今天我们了解和研究当时的真实社会风情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巴蜀>一书清末在日本的出版,对近代日本人对于长江上游的踏察调查有一个起始点的作用,研究<巴蜀>一书有助于我们认识近代日本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侵略的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