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6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46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文章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油田产量的多个因素进行分析.最终用较少的变量代替原来各因素.然后基于BP神经网络方法和多元回归预测方法,建立最优加权的组合预测模型.对油田的产量进行预测.经验证,组合后的模型比单一模型预测效果更好,对实际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2.
基于引用参与评价者身份的研究框架,考察了40篇来自4个学科的国际期刊研究论文,对比分析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专业作者通过实施引用行为来构建评价者身份的评价维度和话语资源。研究发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论文均使用大量评价性引用,多数使用非融入式结构和无程度性修饰语,对已有研究课题实施积极评价行为,但社会科学总体上比自然科学使用更多的评价性引用。这主要是因为,自然科学注重客观性、公正性,强调研究方法和成果的新颖度,而社会科学的跨学科性和读者背景多样化特征决定了作者更需要前人成果、特别是权威观点来佐证当前研究价值,同时通过建设协商式的人际关系,使研究结论被同行认可。  相似文献   
83.
重大邻避设施决策风险评价是一个体系,其中的经济评价、安全评价、环境评价和社会稳定评价虽然功能各异,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性。经济风险评价是基础,安全风险评价是保障,环境风险评价是深化,社会稳定风险评价是归宿。重大邻避设施决策风险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本质上源自人们对生存不确定性的认识升华和价值演进,现实风险的类型及威胁程度影响着人们决策价值的选择方向与转换方式,从开发主义始,历经科学主义和生态环保主义,最终演进到包含环境正义观和后物质主义在内的邻避主义。  相似文献   
84.
图案变化少,精细度不足、色彩表现不够丰富是困扰丝织工艺领域100多年的难题。不过,我国科学家的一项原创性研究成果,却使这些难题迎刃而解。这项技术发明全称“高密度全显像丝织技术”,是以浙江工程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李加林为首的课题组发明的。课题组突破世界各国沿用了100多年的传统丝织图像表现方式,运用计算机  相似文献   
85.
我国科学家近日研制出了一套具有大视角、免对焦等先进功能的新型光学成像系统.有关专家表示:这一成果开创了光学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86.
当前国内的社会抗争研究范式呈现出多元态势.这表现在研究对象的多样性,研究内容的丰富性,研究方法的混合性和研究结论的争议性等方面.整体上,抗争研究的本体论依旧可以归为“抗争政治”的范畴;从方法论基础上看,存在着实证主义和阐释主义两大传统;就具体研究方法而言,则出现了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和分析方法的融合趋势.抗争研究质量的评价应从各种研究范式的相互理解、承认和对话中寻找可能性.  相似文献   
87.
文化视域下的风险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语境的建构有赖于社会与文化因素的共同作用,人们对风险的指认和识别源自文化分类系统中秩序的自发诉求.健康风险事件所激发起的社会恐惧感来自于人们对疾病尤其是罹患癌症的担忧,而科普宣传的深化和对科技功能质疑的文化悖论在大众传媒的参与下加速了风险的社会塑造过程,谨慎的生活方式正是现代社会风险文化形成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88.
张乐 《决策与信息》2009,(9):151-152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军校研究生管理工作,必须准确把握军校研究生学员的特点,紧贴军校研究生实际,积极探索管理教育的方式方法,强化以学员为本、全面育人、和谐管理三种意识。  相似文献   
89.
90.
张乐  张广庆 《东岳论丛》2024,(2):151-159
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这一历史性成就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民生建设领域进行了不懈的理论探索,展现出不同凡响的文化理解力、理性反思能力和思想升华能力,彰显出党极具包容性和创造性的理论品格。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阶段性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民生建设实践形成了“一体多元+中心外围”的组织领导机制、“民生为先”的目标实现机制、“促进社会公平”的价值导向机制以及“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尺度把控机制等一系列突破创新性经验,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