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11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彭秀良 《社会工作》2009,(13):53-53
近代中国历史上最早将专业社会工作引入实践领域的,当推北平协和医院。它最大特色是设有一个专门为困难患者提供医疗救助服务的部门——社会服务部,是在建院之初与临床各科同时成立的,  相似文献   
82.
彭秀良 《老人世界》2008,(11):34-34
交通运输的便利往往是城市聚落兴起的一个重要条件,古时的城市大多依江傍河而建便是最好的例证。而贯通中国南北的大运河的开凿和废弃,又影响了沿线不少城市的命运,济宁就见证了运河的兴衰。  相似文献   
83.
2006年12月12日,<天府早报>刊发了一篇报道,题目为<王国维之子成都默默生活50年>.王国维是何许人?为什么他91岁的儿子在成都隐居50年还值得如此宣扬?  相似文献   
84.
对于196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年画代表一种对于岁月的温暖回忆。“新桃换旧符”虽说是用于描述贴春联的情景的,但也总与儿时贴年画的记忆紧紧连在一起。一向清苦的乡村生活因为春节的来临而变得热闹起来,色泽鲜艳的年画将原本冷清的屋子装点得喜气洋洋。  相似文献   
85.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25日香港被日军占领,正在香港主持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机关报——《光明报》报政的梁漱溟,骤然间陷入困境,每日与报社同仁和友好聊天度日。时任《光明报》经理的萨空了记述了梁漱溟的数次谈话,其中有一次是谈其童年时读书经历的:  相似文献   
86.
不管人们如何评论“国学”一词使用上的不当,从儿童经典诵读开始到现代“私塾”孟母堂的出现,再到《于丹〈论语〉心得》的热卖,“国学”热确是在一路升温。可以这样说,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数次思想政治运动,直到今天对“国学”的重视才达到了稍可赞许的程度。“国学”热的升温提示我们:现在是到了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87.
《地下交通站》的滑稽程度又高出了许多,在"鼎香楼"这个狭小的空间内演绎着多重色彩的对敌斗争故事,忠奸善恶一眼就能洞穿,而战争的残酷性却荡然无存,这能说是宣扬了正确的战争观吗?  相似文献   
88.
人们常说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可在笔者看来,现如今的"历史垂青风潮"中,历史却是被打扮出来的,是被解说者刻意修饰出来的.久远年代的事情不用去说了,仅最近几十年来对历史的解读而言,也够让人眼花缭乱的了.先是用政治术语解构历史,愣把一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进步史分解得支离破碎,套上各式各样的"框框",甚至用"儒法斗争"的线索重新削减那本来丰满的史实.等到人们的思想观念"改革开放"以后,又能拿着历史当"戏"说,根本不管历史的本来面目是何等模样,只是为了顺着大众的欣赏口味胡编滥造一番,吸引更多的眼球,赚取更多的银子罢了.  相似文献   
89.
在赈灾过程中,华洋义赈会的领导层逐步意识到,”急赈不如工赈,救灾不如防灾,而防灾的意义.就是要从农村经济方面,培厚农村的根本同实力,于是即开始办理合作。”  相似文献   
90.
一支自发组织起来的13个人的“农民抗灾小分队”,一次完全自我负担的远途救灾壮举,感动三湘,感动中国,为南方百年不遇的寒冷冬季增添了一股暖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