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9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22篇
管理学   726篇
劳动科学   75篇
民族学   188篇
人才学   127篇
人口学   362篇
丛书文集   964篇
理论方法论   239篇
综合类   2193篇
社会学   331篇
统计学   200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94篇
  2014年   332篇
  2013年   307篇
  2012年   344篇
  2011年   356篇
  2010年   352篇
  2009年   382篇
  2008年   425篇
  2007年   367篇
  2006年   248篇
  2005年   256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221篇
  2002年   186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陶希东 《创新》2021,15(1):47-55
推动都市圈建设是当今中国城市化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战略.欧盟作为一个跨国政治经济联盟,也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典范,其成功的跨国治理体制机制促使商品、资金、服务、技术、人才等实现了跨国自由流动与重组.全面分析和借鉴欧盟跨国治理的成功经验,无疑对完善长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跨省都市圈的治理体系和促进经济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可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促进大都市圈发展的法律法规,建立大都市圈双层治理结构,研发和开发大都市圈多元化机制政策工具等方面来构筑跨界治理体系,进而实现经济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82.
83.
张媚玲  邹念琴 《民族学刊》2018,9(4):39-49, 108-111
关于泰-傣诸族群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已有了百余年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环东南沿海直至与云南、东南亚相连接区域,且国别区隔明显。对于滇藏缅印交角地区泰-傣诸族群的研究,尚未得见系统、整体性的成果面世。本文拟围绕涉及该交角区泰-傣诸族群的族源、迁徙流动及族际关系等三个方面的零散研究进行梳理并加以评述,以期从整体联动性的视野对泰-傣诸族群在滇藏缅印交角区的研究空间做进一步深入拓展,同时,针对后续研究提出建议:族源问题有待进一步廓清;以地缘政治及文明交汇区域为整体历史背景的长时段探究有待开启;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翻译和整理有待深化;小尺度地域空间的微观研究有待推进;开展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84.
医养结合是当前养老服务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这项工作在推进过程中存在不同的视角,以"医"为主较为主流,因此出现了以医代养、侵蚀医保、功能不清、专业不足、成本较高等失序、失效现象。反思并解决这些问题,应回到养老服务视角,确立长期照护理念,明确医养结合中"医"的健康管理、突发疾病的应急处置和医疗护理等特殊功能,聚焦失能失智老人,分类提供相应的照护服务。在此基础上,加快建立评估机制,打造一批专业照护机构,探索构建医护资源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有效机制,切实提升护理服务队伍职业能力,提高老年人的支付能力。  相似文献   
85.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劳动力流动经历了由离土不离乡—东南流—回流的转变,产业布局体现为由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东部产业集聚—产业内迁的演变;受此影响,我国城镇化道路也形成了由20世纪80年代小城镇发展模式—90年代集中型城镇化模式—21世纪以来城市体系分散化的趋势。当前产业内迁与劳动力回流趋势促使城镇化重心偏向落后农村区域,因此,城镇化发展重点要由大城市到乡村振兴转变,城镇化的空间布局要由集中的城市区域向分散的农村地区延伸,这将成为改善城镇化结构与区域趋同发展的契机与出发点。  相似文献   
86.
流动青年初入城市,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社群隔离现象会严重阻碍群体融入城市。利用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尝试对当前流动青年面临的社群隔离及身份认同进行深入分析,探究湖北省流动青年定居意愿的影响效应。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剖析发现,流动青年的城镇定居意愿和城镇落户意愿不一致,虽然事实性定居意愿强烈,但是制度性定居意愿却偏低;青年群体流入城市后产生社群隔离(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会对其身份认同和城市定居产生显著负向影响,社会距离对定居意愿影响显著,心理距离对身份认同影响显著;当流动青年产生社群隔离时,其身份认同对于定居意愿的影响将会变得不显著。由此,当前新型城镇化的政策设计应注重完善流动青年户籍制度的保障,并积极鼓舞青年流动人口在城市的社会交往和心理融入,减轻社群隔离现象,从而形成流动青年的城镇定居意愿。  相似文献   
87.
王万平 《民族学刊》2019,10(4):17-26, 102-105
南方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民族流动的通道,而且是一条文化交流的通道。作为许多古老民族生活和迁徙的通道,沿线不同民族在移动的过程中,文化交流交融不断深入和加强,形成了虽然各具特色但又多民族共享的节庆文化。本文主要介绍南方丝绸之路上民族的流动和文化的互动、交融的历史,以及由此所生成的文化共享,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提供一个典型案例,为理解“一带一路”倡议、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乃至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88.
传统儒家社会是以"礼"为核心而建构,历经演变而逐步形成以身份、人情、关系等为表征的社会形态,而现代社会则以规则为核心而运转,二者之间存在差异。员工的内部流动是行社内部激发活力与激励员工的重要举措,它应当逐步摆脱传统儒家社会的羁绊,继而转向规则之治。基于此,分析员工流动中的问题及原因,提出规范控制工程,以逐步实现管理规范。  相似文献   
89.
90.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一审稿)》"收养"一章的规定仍可以继续完善:应当引入不完全收养和成年收养,明确收养协议的主体是收养人和被收养人,引入试养期制度,就收养登记实行实质审查,就跨境收养确立跟踪观察制度,增设中国公民收养外国人的规则,立法中应区分收养的无效和可撤销,明确收养无效和被撤销并无溯及力,收养协议解除的主体应当限于收养人和被收养人,增加规定在被收养人为未成年人时因被收养人的原因而解除收养关系的制度,增设收养关系解除的公益诉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