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19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238篇
理论方法论   40篇
综合类   35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生产领域中发生的资本的生产性是一种颠倒性的假象,这种假象不仅来自作为资本具有的劳动资料的“自我增殖”,而且更深地来自它作为社会劳动生产力和一般社会生产力的吸收和占有者。在工场手工业生产的劳动分工条件下和机器化生产过程中,都会出现劳动工艺结合关系和看管机器之间的结合力量,以及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直接运用。这些看起来与劳动者个体无关的社会劳动的一般形式都变成了资本关系支配下的生产力,这使资本仿佛具有了离开工人劳动的某种神秘的生产性。生产性劳动,是一种特设关系场境,它是指劳动成为资本增殖且再生产整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质性。  相似文献   
92.
经由后殖民理论等文化研究,他者问题逐渐成为国内学界所关注的焦点之一。实际上,现代性的过程就是总体化的历练,在全球化的时代,“他者”自然成为“问题”,他者问题实际乃是后主体时代的“主体问题”,它不仅关涉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辩,在学理上也关涉德-法之争。在学科建制本身即已西方化的当下境域中,回溯西方哲学语境中的有关他者的言说、理路及其问题,或许有助于为我们民族和个体的真正个体性多元化的自我定位做好准备。希望这组旨在廓清理论地平线的笔谈能够对国内他者问题的深入研究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93.
历史总体化的人学辩证法——萨特《辩证理性批判》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萨特的最著名的哲学理念,莫过于他的新人学。这是一种建立在生成性个人实践基础之上的历史辩证法,即在承认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现实的前提下,凸现个人超越既定存在的谋划。萨特的人学辩证法拒斥自然辩证法和现成性的总体性,而将历史总体化与个人存在的关系视为历史哲学的核心命题。  相似文献   
94.
在重新解释马克思哲学过程中 ,在总体上存在着一种“解释学”的转向 ,这种转向在目标上从“本真的马克思”诉求转向诠释学的历史视域融合 ,在成果形式上从集体无意识转向个人话语 ,也因此在学术规范上对文本依据和理论逻辑提出了更高要求 ,而贯穿其中的则是对研究者方法论自觉的要求。通过这种转向 ,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将逐步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基本诉求。  相似文献   
95.
本世纪初的“物理学”危机在俄国引发了一场重大的哲学论战,俄国马赫主义者波格丹诺夫等人试图将马赫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嫁接起来,这一错误企图遭到了列宁、普烈汉诺夫等人的反对。可在这场论战中,波格丹诺夫在他的《偶像国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文中,从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理论出发,论证了马克思与马赫在关系本体论上的一致性,普烈汉诺夫对此进行了坚决的批判,这一发生于1908年的哲学论战内含着极其重要的复杂性。文章第一次再现了这一重要的思想交锋。  相似文献   
96.
1924年,前苏联哲学家德波林在看到《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后,写下了一篇重要的学术论文——《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其中,德波林已经意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是历史性,这使他的思想超越了原来的哲学唯物主义构架,可是这篇论文后来在他出版的《哲学与政治》文集中被全部删除。本文讨论了这一删除事件及其历史性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97.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论的前逻辑线索张一兵如果要翻开人类思想史,我们会看到在所有的哲学家那里,对人类主体自身奥秘的探究始终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和关注的焦点。一直到今天,人们还在吃力地解着这个古老的斯芬克斯之谜。在我们对人及其历史发展的认知过程中,似乎常常是...  相似文献   
98.
本文主要讨论萨特的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首先是萨特在20世纪50年代发生的重大思想转向,即有保留地接受马克思主义,以萨特自己的看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现实共同改变了他的思想语境;其次,他又明确反对斯大林式的教条马克思主义,甚至认为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处存在着人学空场,而他的存在主义则是寄生于马克思主义体系边缘,却又补充其人学缺失的重要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99.
在列宁的理论著作中并不存在独立的《哲学笔记》一书,原先被认定《哲学笔记》不过是列宁在二十年间学习和研究哲学的摘录、札记、心得及阅读批注的文献汇集,其中的内容具有明显的理论性质级差。在这一文献汇集中,长期被忽略的内容是列宁所留下的多种读书批注,而这些批注,只是在文本构境的意义上才成为我们的研究对象,通过文本构境法对列宁的这一似文本进行新的解读,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苏联学者关于列宁哲学思想的"计划构想论"的先验框架,探悉到列宁在接近黑格尔哲学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深刻思想转变。  相似文献   
100.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进入西方马克思主义构架的哲学家萨特。主要是对他上一世纪 60年代写下的重要哲学文本《辩证理性批判》一书第一部分“方法问题”的深层解读。在此 ,解读的焦点为萨特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的批评 ,即他所谓“先验概念演绎论”的证伪 ,以及萨特从精神分析学和社会学中导入、并自认为可以弥补这种方法论缺陷的微观社会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