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96篇
  免费   871篇
  国内免费   100篇
管理学   2350篇
劳动科学   132篇
民族学   1034篇
人才学   643篇
人口学   91篇
丛书文集   5605篇
理论方法论   987篇
综合类   11248篇
社会学   1817篇
统计学   260篇
  2024年   139篇
  2023年   661篇
  2022年   494篇
  2021年   681篇
  2020年   684篇
  2019年   590篇
  2018年   237篇
  2017年   335篇
  2016年   398篇
  2015年   641篇
  2014年   1334篇
  2013年   1220篇
  2012年   1412篇
  2011年   1626篇
  2010年   1450篇
  2009年   1555篇
  2008年   1962篇
  2007年   1338篇
  2006年   1154篇
  2005年   1078篇
  2004年   1048篇
  2003年   1056篇
  2002年   845篇
  2001年   755篇
  2000年   601篇
  1999年   296篇
  1998年   157篇
  1997年   131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方小强  陈尧 《社科纵横》2011,26(3):125-127
网络新闻在受到广大受众认可的同时,也暴露出人文关怀精神严重缺失的种种问题。网络新闻工作者只有在思想上明确网络新闻的传播目的,在行动上以人文的视角去关注身边的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才能重塑网络新闻的人文关怀,体现网络媒体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992.
在清末民初的语言变革运动中,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即保守派和激进派,前者坚持继续使用文言,后者则主张废除汉字而改用拼音文字,或者至少是废除文言而使用白话。但这两种对立的观点中也有被人们忽视的共识,那就是他们都认为语言是维系一个国家统一的重要因素。正是语言变革中的民族国家想象,使得"国语"成为民国初年对立各方基本都能接受(达成妥协)的一种语言改革方案,并酿成声势浩大的"国语运动"。五四文学革命中"国语运动"与"新文学运动"的合流,使得"国语"被普遍接受并取得合法地位,成为现代民族国家的通用语言。  相似文献   
993.
2010年12月16日,“鉴真东渡与嵊泗列岛”国际学术研讨会在1270年前鉴真大师率僧俗浮桴东征、曾经人海首泊的大悲山上隆重举行。这次研讨会不仅是嵊泗县当代以鉴真东渡弘扬佛法与中华民族盛唐优秀文化光辉史迹为主题的第一次学术会议,也是鉴真成功东渡、在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和海洋交通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与作用的历史事件发生近13个世纪后,在鉴真一行与海岛先民患难与共,留下千古佳话的嵊泗首度举行的一次盛会。与会专家学者和各级领导给这次研讨会的共同评价是办得“精致”、“圆满”和“高雅”。  相似文献   
994.
本文对终身体育的内容、形式及其意义做了简要阐述,并从高校体育教育在终身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入手,论述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提高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95.
旗帜永远     
王丽心 《老友》2012,(10):20
  相似文献   
996.
毛丹 《人文杂志》2012,(1):150-155
伴随着当代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城乡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剧变。在城市文明的强势扩张和挤压之下,村落数量开始急剧减少、村落组织走向消解,从而出现了"村落终结"这一背景复杂且影响深远的社会问题,村落社会的命运问题开始被提上日程。作为传统农业大国,中国社会的这一复杂变迁不可能是从"传统"到"现代"的单向过渡,其中必定充满着矛盾冲突与复杂的结构转换。在此背景下,村落的未来及其发展走向便成为当下中国社会所必须直面的根本性问题。本组专题论文即是围绕中国乡村社会的这一空前剧变展开的。《村庄前景系乎国家愿景》一文在问题意识的引导下,阐述了不同情况下村庄发展与国家规制的互动关系及其社会后果,并提出将发展农村社区和城乡社区衔接作为村庄转型的方向和解决城乡二元化的路径。《"村落终结"与农民的再组织化》一文明确了"村落终结"的涵义及其复杂性,分析了"村落终结"的形态及其组织变迁,并指出了农民走上再组织化之路的对策建议。《村庄合并与农村社区化发展》一文用详实的数据阐述了当前中国村庄合并的具体情况,并重点分析了合并后的新社区出现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城乡结合部"村落终结"的难题》一文则分析了城乡结合部所具有的特殊功能,正是基于这些独特功能使城乡结合部在走向"村落终结"的过程中,遇到了更加艰巨的难题。  相似文献   
997.
百善孝为先     
前不久,一位妈妈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某个星期天,她陪同女儿上街买鞋子。母女俩走进一家商店,妈妈看中一双旅游鞋,真皮的,款式也不错,标价98元,可女儿死活不肯要,非要买一双进口名牌的。妈妈拿在手里一看,一样的皮质,式样也好不到哪去,可是价钱足足抵得上之前的5双!夫妻俩都是工薪阶层,工资不高,实在舍不得花钱买这样的进口名牌鞋。女儿说,你去我们  相似文献   
998.
詹冬华 《文史哲》2012,(5):17-28
中国古代时间意识与早期文学观念之间存在着深层次的意义和逻辑关联。《周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体现了先秦时期时间意识与文学观念的双重转变。"天文"是"天时"的外化形式,在先民的意识和行为中经历了"自然时间神灵时间道德时间"的降解过程,它构成了"人文"的逻辑前提。"人文"追求永恒的道德典律,呈现为一种"超时间"。"天文"与"人文"都是"道"的变现形式,两者共同构成了早期文学的本源,并对后世文学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到孔子时代,时间与神灵、王权进一步剥离,呈现为一种天人相参、活泼机变的时机化时间。"人文"的内涵更加明确,主要体现为"仁义"、"礼乐"、"中庸"、"君子"等富含时间意蕴的价值新标的,两者相辅相成,最终影响到孔子对文艺本质功用的认识及其时机化的解诗方式。孔子所提出的"游于艺"与"成于乐"等诗学命题具有丰富的时间意蕴,它显示了一个"时者"看待文艺本质功用的存在论视角。"游于艺"亦即"游于时",是在一种非对象化、非现成性的审美时间中发现生命的意义。取象于天时的"乐"昭示着天地大化不断创生的过程,同时也在"既济未济"、"终始"的转续中凸显生存本身的"无竟性"。孔门师徒以时间性思维解诗,多在诗歌情境的转换中引发领会仁德等重大问题的时机。  相似文献   
999.
正对于大学生而言,从事环卫工作最大的困难就是,能否吃得起苦,在报道中,我发现他们顺利通过了两个月的实习期,并正式上岗。除此之外,他们中的一些年轻人是真正热爱这一行业的,因为园林专业毕业的他们,十分关注环境问题,希  相似文献   
1000.
余平 《社区》2012,(5):56
老婆前几个月调入区环保局从事环境保护的宣传与推广工作,这段日子老婆的环保意识增强了不少,今年春节她提议我们家过一个干干净净的环保年,我高兴地答应了。以往每年吃年夜饭前,我都要在家门口放一万响"满堂红"来烘托过年气氛,老婆郑重地说:"放鞭时浓烟滚滚、纸屑飞舞,鞭炮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污染环境,今年过年我们放电子鞭,安全、耗电少,不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