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2篇
劳动科学   35篇
民族学   94篇
人才学   7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217篇
理论方法论   74篇
综合类   478篇
社会学   47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991.
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得出结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①。但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表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至今不但无一灭亡,反而在经济上有了不同程度的迅速发展。这是否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已经过时,当代资本主义已经摆脱了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对于这样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不能不从根本上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992.
本文阐述纪录片应真实为体裁。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讲述真实拍摄和科技组合对拍纪录片的作用。并对少数民族电影拍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及更改措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93.
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目前学术界,大致有三种意见:第一种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以儒教或儒道互补为主干。几千年历史,经历多少朝代,儒教基本占据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成为中国文化的亚文化体系。第二种意见,对传文化以儒教为干的观点表示怀疑。认为中国传文化是否以儒学为主干,这至少在文学领域是值得研究的。第三种意见,认为传统文化不是任何一个流派或人物的思想等具体形态,而是指中国文化的整体,及以该整体所包容的一套观念体系或一种基本精神。其时间外延上应该大体限定在“五四”运动以前,其内涵上是指在中国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最终大多数人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的精神观念。也有人认为从哲学本体论的角度看,应把文化理解为人的生命存在方式,亦即人的内在精神与其外在表现的统一。内在精神与外在形态是体与用的关系。文化的传递、延续和发展,文化不是诸如制度、习俗、科学、艺术,甚至文化、典籍之类的死物,而是活泼的、有生命的东西。依据这种文化观,可以把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概括为实践理性,这与以认知理性为根本精神的西方形成了鲜明对照,实践理性重在求善,教人如何做人,解决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问题。  相似文献   
994.
孙雍长 《学术研究》2005,(4):146-147
白居易《琵琶行》“枫叶荻花秋瑟瑟”句,“瑟瑟”如同“萧瑟”,形容风声,在诗篇中系描写枫叶、荻花在秋风中瑟瑟作响的状声之词。其用法与意义本极显白,但是,自古至今,却不断有人做翻案文章,相互驳难。最先发难的是明代杨慎,他认为,诗句中的“枫叶”是红的,“荻花”是白的,“瑟瑟”也应当是状颜色之词,是指“秋色碧”。(见《丹铅摘录》卷十、《升庵集》卷五十七“瑟瑟”条)。明代陈耀文针对杨慎的翻案文章进行了反驳,坚持认为“瑟瑟”是状萧瑟之风声而非形容颜色之词(见《正杨》卷四)。其后又有何良俊替杨慎辩护,反驳陈耀文(见《四友斋丛说…  相似文献   
995.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二大精神的指引下,我国从农村到城市,兴起了一股改革的热潮。改革日益成为当今我们社会生活的主题,成为时代的脉搏。改革向人们提出了许多新问题,需要从理论上、哲学上作出思考和回答。我们试从改革是社会主义规律性的体现这个方面对改革同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99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是要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没有现代化的农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农村。甘肃在新农村建设中,始终要把发展农村产业放在优先位置,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通过创新甘肃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把农民的积极性引导到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上来,夯实甘肃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97.
一佛教吸引鲁迅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的思辨智慧。佛学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思辨哲学,它不同干一般世俗认识的根本处在于它是一种彻底的否定形态的思维方法。它认为事物的“实相”不可能由世俗的肯定性认识来把握,而只能在对各种认识的不断否定中去体悟。这样否定的结果,从形式上看是“无所得”,但实质上则是“有所得”,只不过这种“有所得”是通过“无所得”这种否定方式达到的,实际上也即是通过否定事物具有的一般的、个别的性质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在对现实的否定中包含着肯定,因而它所取得的认识成果也就非常具有辩证色彩。恩格斯曾对…  相似文献   
998.
第三届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选活动 已落下帷幕。从这五年一度的检阅中,我们看 到了我国年鉴事业发展的轨迹及其取得的进 步,但同时正如许家康会长指出的那样存在着 两大问题:“一是片面追求豪华”,“二是编校  相似文献   
999.
由《苏州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纂、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苏州年鉴》(2006)正式出版发行,并配有光盘。《苏州年鉴》(2006)是《苏州年鉴》自1983年创刊后的第23本年鉴。它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载了2005年度苏州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率先达到全面小康指标的发展历程及各行各业取得  相似文献   
1000.
浙江省纪念鲁迅诞生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于十月二十六日至三十一日在杭州召开。全省各地的鲁迅研究工作者一百二十多人参加了讨论会,会议共收到论文一百二十多篇,专著、刊物多种。这次讨论会的规模,是我省历史上所没有的。与会同志认真学习讨论了有关文件,进一步明确了鲁迅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方向,广泛地进行了学术交流活动,就鲁迅研究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