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4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30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16篇
人口学   71篇
丛书文集   356篇
理论方法论   38篇
综合类   700篇
社会学   5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关于美学这一学术门类的讨论,本文不拘泥于正统西洋美学之历史性根源与学科性格的探究,亦即不局限于某一特定学术规范或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活动,而是从人性之普遍特质上反省,吾人面对感性对象,在主观上共有的官能活动与感性反应.本文尝试以传统儒家文献,包含《论语》、《孟子》、《荀子》、《礼记》以及《孔子家语》为依据,考察其中与美感活动有关之感性作用、美感对象以及美感境界.  相似文献   
992.
作为中国礼仪空间的典型形象,明堂建筑的外在形态与上古中国神话宇宙观的关联,秦汉以来论说甚多,尤以当代学人研究详赡.而对以<礼记·明堂位>为主要文献的明堂内部空间叙事却触及甚少.空间要素如"门"、"墙"、"阶"、"位"与"向"等在先秦礼仪过程中,是内外攸分、正仪辨等标识身份、地位和权能的象征符码.它以模式化的空间叙事在种种仪式中,显示礼仪参与者之间亲疏远近、贵贱尊卑等社会伦理关系,实现了权力与秩序以及君临天下的空间功能.笔者借助仪式理论和考古建筑遗址复原图,尝试从仪式空间的角度对其进行微观探讨,主要目的在于揭示那些潜藏在"明堂"之"位"中的观念及其与明堂建筑的象征关联,从仪式空间的三个层面思考人们怎样通过模式化的叙事建构一个有意义的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993.
《型世言》真实地反映了晚明的社会生活,再现了晚明动荡不安的国势,对于晚明朝廷上宦官乱国、边境上女真族危及大明安危、东南沿海倭寇猖獗乃至于浙江海啸等重大事件皆有反映。《型世言》是一部具有时代特色的重要作品,颇具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994.
"庐墓"是古人在居丧期间的一种行为.父母去世后,孝子为了表达对至亲的哀痛之情,居倚庐,寝苫枕块;既葬后,有的孝子还要在墓旁搭"墓庐"而居,以守护坟墓,这就是"庐墓".庐墓现象的出现,既是古代礼制发展的极端表现,又是统治阶级推崇孝道的结果.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庐墓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不同.儒家学者提倡居丧,出发点自然是好的,而且庐墓守丧现象对当时的社会还是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总的来说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995.
《型世言评注》是一部质量很高的古籍整理著作,但是书中词语注释、文字校勘和标点都还存在着一些可商可补的地方。  相似文献   
996.
朱熹的《大戴礼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对<大戴礼记>的态度是有保留的,他对于<大戴礼记>的认识应是基于学术的直觉,具体成果体现在<仪礼经传通解>中.这是将<大戴礼记>融入到儒学经典体系之中,特别是礼学经典体系之中进行会通式研究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997.
从古代典藏出发,将“言”分为四类:至言——天地之言,即天理;传世之言;著书立说之“言”;言谈举止之“言”。并且,以此四类“言”为线索,考察了古代礼乐对言的规范作用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8.
作者从地方志纂写的目的和内容上对纂写地方志的文章结构和内容提出了“地方志纂写应体现社会文化价值”的观点 ,提出了运用论述与说明文相结合的文章结构和在内容上以“资料记载与理性化”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对该观点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999.
吴柳财 《社会》2018,38(1):54-80
社会人类学对于礼与仪式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日常社会生活和加深对社会结构的理解,因为研究所侧重的仪式过程激活了人在社会交往和互动中的实践主体性。通过对《礼记·曲礼》的社会人类学解读,我们发现,人的日常生活具有社会结构与时间性这些基本要素,礼制结构内含复杂的人伦结构与天人关系,以及丰富的时间体验。礼所体现的情感与意义是社会生活之神圣感的源泉,礼仪就是将人和社会带入这种境界的手段与过程。这种尝试性的解读意在将传统礼仪纳入社会学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