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学生的医德认知与医德教育的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医德教育是高等医学院校政治思想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现代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本课题组在对某医科大学500份医学生医德认知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医学生医德认知现状进行描述评价,深入探讨医学生医德认知现状产生的原因,并对如何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途径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核心价值取向和信仰,是大学德育的终极追求。就当前大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大学精神的德育功用,进而提出以大学精神丰富德育教育的内涵,是实现德育教育的价值目标的起点。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是立足时代之变、紧扣发展之要、回答发展之需的科学论述。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重要论述思想深刻、涵义深远,在价值目标上,强调要培养青少年崇尚劳动的劳动价值观;在践行路径上,指出要构筑全员全过程全社会的协同育人劳动教育实践体系;在功能效用上,强调劳动之于个体、社会的幸福旨趣,彰显了深厚的人民情怀、严谨的理论架构、鲜明的问题导向、科学的理论创新和厚重的历史底蕴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医学生生命认知现状,分析其深层次原因并探讨生命教育的有效对策。方法:采用自编医科院校大学生生命教育调查问卷,对704名学生进行调查,通过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多元逐步回归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年级学生对生命本身认知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0.516,P=0.002),不同性别学生对器官捐献的意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3.149,P<0.001),不同专业学生对临终关怀的了解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8.637,P<0.001),不同性别( χ2=23.246,P<0.001)、专业( χ2=23.445,P<0.001)、年级( χ2=19.788,P=0.019)的学生,在获取生命的认知来源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学院校应重视生命教育,培养医学生更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实现“救死扶伤”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5.
建构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医疗救助体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医疗救助是社会救助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政府和社会对贫困人口中因病而无经济能力进行治疗的人实施专项帮助和支持的行为。文章对我国实施医疗救助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加以论述,并提出建构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医疗救助体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医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的显性与隐性因素,寻找适合于医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际的资源整合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虚拟化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育要直面虚拟实践带来的主体思维方式的变革.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育要超越虚—实空间的二元对立,面向虚—实二重生活;从价值观灌输转向思维方式培养;并发展“人—机—人”虚实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个人丰富的从政经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源泉之一,也是提升“概论”课教学亲和力的有效着力点。以习近平从政实践提升“概论”课教学的亲和力,主要表现为提高理论教学的生动性、师生的获得感、增进青年对执政党的情感认同等方面。习近平从政实践融入“概论”课教学可以通过建设补充性专题素材库、运用回溯提升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教学,引导学生真学、真信、真实践,从而提升教学亲和力。  相似文献   
9.
对首届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医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分析,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本文运用国际通用的心理评定量表对143名新高职医学生进行测验和分析,结果提示高职班医学生存在较明显的焦虑和抑郁心理症状,文章认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层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整体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知识型员工时代组织公民行为对组织效率的影响日益明显,高组织公民行为成为现代管理探究的热点。员工的个体因素与组织中的一些管理要素是预测员工组织公民行为高低的有效指标,管理者可从招聘、培训、绩效评价、薪酬管理以及组织文化建设等角度入手提高组织员工的公民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