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古代祃祭是一项重要的祭祀活动,但在不同历史阶段,举行祃祭的时间、地点以及祭祀对象并不完全相同。先秦时期,祃祭的含义较为复杂,祃祭的范围不仅仅限于军事活动;到了唐代,祃祭已经演变为一种祭祀军神的礼仪形式;宋以后,祃祭的对象基本上固定为军旗;直至清代,祃祭成了专祭军旗之礼。  相似文献   
2.
荒礼是我国古代社会礼俗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先秦时期已多有举行。据史料记载,先秦荒礼大致有祷神、变礼、减缮减用以及提供财物婀补等几种表现形式。在灾荒之年举行荒礼,不仅可以起到安抚民心、维护社会安定的作用,同时也有效地节省了财物,有利于人民的生产生活。因此,先秦以后,荒礼仍被社会各阶层所重视。  相似文献   
3.
文学作品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可以采用直接引用原文、间接叙述、直接引用和间接叙述相结合的方式,以及引导学生回忆记忆中的文学作品等方式。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文学作品可以与朗诵、音乐、影视以及图片等形式相结合展现出来。在选择文学作品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素材时,应尽量选择学生较为熟悉的和易懂的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内容应与教学内容相当,不宜过多,以免喧宾夺主。  相似文献   
4.
西夏人的宗教信仰对其礼制的形成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西夏国在原始的自然崇拜影响下,形成了祭天地等礼典。鬼神信仰促进了具有西夏特点的多神祭祀制度和陵墓制度的建立。巫术信仰影响下的收葬礼俗、军礼制度和盟誓仪式具有其民族特色。礼佛祭佛之礼是西夏人对佛教虔诚信仰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拟以吕叔湘著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为例,运用分析综合法和统计法等,总结归纳出科学语体的基本特点,并且力图对吕先生在书中体现出的个人语言风格特点加以分析,从而在科学语体的基本特点的共性之上,展现作者个人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社会,礼仪制度被认为是治国和修身之本,受到历代政府的重视.古代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对礼制的教育和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古代学校是习礼演礼的场所;第二,学礼制度本身就是对古代礼制的丰富与发展;第三,学校也是一些重大礼典的行礼场所.  相似文献   
7.
古代外交礼制是宾礼的一部分,先秦时期,和近代意义上的外交礼类似的是古代宾礼中的聘问之礼。汉唐以后,外蕃来朝之礼(即后世的外交之礼)成为宾礼一直保留的内容。唐以后,宋、元、明、清各代外蕃来聘问的详细仪节大体沿用唐制。但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外交要至清中晚期才开始,此时,随着中外交流范围的不断扩大,外交礼仪也随之发生了很大改变,中国开始被动地与国际外交礼仪接轨。  相似文献   
8.
西夏人非常重视礼制建设,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礼仪制度:祭祀之礼包括祭祀天地祖先孔子等;军礼有占卜、盟誓、祠神和苋守之礼等;朝会之礼源于唐宋,但仪式有所简化;婚礼也有类似于中土六礼的仪程,其中“婚价”在西夏人的婚礼程序中有着特殊的规定和作用;另外,西夏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丧服制度。  相似文献   
9.
古代祃祭是一项重要的祭祀活动,但在不同历史阶段,举行祃祭的时间、地点以及祭祀对象并不完全相同.先秦时期,祃祭的含义较为复杂,祃祭的范围不仅仅限于军事活动;到了唐代,祃祭已经演变为一种祭祀军神的礼仪形式;宋以后,祃祭的对象基本上固定为军旗;直至清代,祃祭成了专祭军旗之礼.  相似文献   
10.
艾红玲 《社科纵横》2008,23(1):98-100
潜词是否存在一直都有争议,从语言学、哲学及人的认识能力等角度来看,潜词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潜词存在的状态比较复杂,不仅存在两类不同特质的潜词,而且这两类潜词都还有其各自的过渡形式,因此,对潜词进行科学地界定和分类显得十分必要.潜词与其它词语形态和符号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更清楚地认识词汇系统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