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2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琴操》撰者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琴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琴曲解题专著,多数解题附有歌辞,汉代的琴曲歌辞主要依靠此书留存至今,因此对汉乐府琴曲歌辞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关于《琴操》撰者,历来众说纷纭,这无疑会对歌辞年代及价值的认定产生负面影响。就《琴操》撰者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梳理,才能最终认定《琴操》为蔡邕所撰。  相似文献   
2.
南宋中兴词人以词纪事,以词为陶写之具,使词真正具有了以词存史的“词史”特质。这一特质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感事而发的文本结构模式来实现的。在这一模式下,跨时空、多角度的表情叙事方式,不仅使词作摇曳多姿,而且深化了词作的审美内涵。中兴词人也多能从抒情的美学趣味出发,在词中直接叙事、议论,其中题序功能的增强是词作叙事功能增强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泰戈尔热”——五四时期翻译文学研究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泰戈尔的译介、研究及其影响是五四时期的重要文化现象,“泰戈尔热”之所以形成,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与日本思潮的变化有关,但更为深刻的原因还在于五四前后中国内在需求同泰戈尔文学的个性主义与人道主义主题、东方文化底蕴及其人格力量的契合。由于泰戈尔自身的复杂性与接受者视角的不同,对泰戈尔的认识也有一些岐异,使“泰戈尔热”充满了矛盾的张力,五四落潮后时代氛围的变化导致了“泰戈尔热” 的衰歇。  相似文献   
4.
中国诗学的文化特质和基本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诗学是“生命-文化-感悟”的多维诗学。它们的基本形态和基本特征,是以生命为内核,以文化为肌理,由感悟加以元气贯穿,形成一个完整、丰富、活跃的有机整体。由此可以派生出比兴(隐喻)、意象、意境和气象等基本范围,从而在不同层面和不同方式上作为生命与文化的具有东方神韵的栽体,作为感悟进行贯穿运作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5.
鲁迅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或思想概念,擅于借助生动的形象发表议论容易给人以具体的感性印象,说理能深入浅出,行文又饶有风趣,效果强烈。鲁迅杂文所勾画的形象,大体上可以概括为“比喻”的形象、人物“类型”的形象、“社会相”的形象。这些形象都是根据实际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特点,经过提炼勾画而成。在杂文的创作中,鲁迅强调敏锐和锋利,而讲究含蓄和曲折,也是鲁迅杂文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重复是信天游和小调这两种陕北民歌体裁都极为常用的表现手法,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两种体裁的边界更加模糊。重复根据单位的不同可以区分为复辞和反复,前者以字、词为重复单位,后者以章句为重复单位。而信天游词文本中对前者的倾向和对后者的缺失,则呈现出其非叙事性这一不同于小调的体裁特征。  相似文献   
7.
文化马克思主义将经典马克思主义中作为上层建筑之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视作独立而重要的变量,以文化批判的方式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它源于"一战"之后以葛兰西、卢卡奇等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对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经验的文化反思,其发展形态在德国主要指法兰克福学派,在英国大体是伯明翰文化研究学派,在当今美国则以多元文化主义著称。文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对我国当代文论和美学建设以及文化研究与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发展和尊重多元文化生态,致力于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权利和思想解放的实现,是文化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性,也是文化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的最大启示。  相似文献   
8.
"N级编码系统理论"是叶舒宪教授继"四重证据法"和"大、小传统"之后的又一理论创新,其以派生关系的大小为线索,将"无文字时代的文物与图像"、"文字"、"古代经典"……"当代创作"等若干级文化编码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理论系统。而贯穿于各级编码之间的主脉,是他一直以来的研究重心——神话原型。此理论突出强调了文化大传统视野之下的考古实物及其图像的奠基性符号编码意义。同时,此理论体系也能为当代的文学创作和文化生产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启发。文章在梳理这个理论系统脉络的同时,还对之提出另一种可能的排列和理解方式。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中国生态批评与生态美学的发展及其问题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开始,生态美学、生态文艺学、生态批评的研究迅速成为中国文论研究中广受关注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之一。在经过了萌发和草创阶段之后,目前已进入了学理的探索、丰富和深化阶段。尽管中国生态批评及其理论形态的生态文艺学、生态美学目前尚未完全发展成熟,但理论上的尝试和建设及争鸣已开启了学科建构的新视角、新观点,极大地推动了学科的发展,中国的生态批评和生态美学研究已初见规模,并必将在新世纪中国文论建设中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文学史上,李贺以所谓"长吉体"的奇诡诗风打动人心,针对这种独特风格的形成,台湾学者李文彬教授用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的语言学理论进行研究,颇有收获.作者探索了转换生成语法一些普遍而基本的规则与李贺诗歌之间的关联,确切地说,是三个规则内在语言能力的观念,句子结构不同层次的理论以及语法性的概念.它们被选中作为批评工具去解释李贺诗歌中出现的创造力、句法歧义以及反常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