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8篇
丛书文集   240篇
理论方法论   48篇
综合类   178篇
社会学   2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仅从字面上来看,“黑客”一词挺酷,颇有些神秘、威武之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古代武侠小说中所描写的那些身穿夜行衣,飞檐走壁,武功高强,专闯深宅大院,杀富济贫的侠客义士。这些冷兵器时代的大侠们若是知道几百年后,他们的嫡系子孙——黑客只要一根电话线、一台电脑、一个模块,悠然坐在家中,一手握着鼠标,一手端着茶杯就能入白宫如无人之境,  相似文献   
2.
民俗文化的轨范性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其对民众心理上、观念上的影响和制约 ;二是其对民众行为、实践的规定和控制。民俗文化轨范着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重视民俗文化的轨范性特征 ,发挥其规范功能 ,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3.
本主崇拜是白族的传统信仰 ,在大量的本主神话传说中 ,有一些与水有关的故事 ,反映了农耕经济对水的依赖及凝结于本主身上的原始崇拜的影子 ,还可以看到多种文化交流在这一特定领域里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过渡时期的杂志:1910年—1920年的《小说月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一般关注1921年以后的《小说月报》,而对1910年—1920年由恽铁樵和王蕴章主编的改革前的《小说月报》很少有人提及。对1910年—1920年《小说月报》性质的定位,直接牵涉到我们对这份杂志在新文学产生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仅仅因为恽铁樵和王蕴章涉嫌"鸳鸯蝴蝶派",就将1910年—1920年的《小说月报》以"鸳鸯蝴蝶派"来界定和对待是太失偏颇的。从此期间《小说月报》所处的时代、与"鸳鸯蝴蝶派"的关系、所刊载的作品的内容以及文体特征来考察,1910年—1920年的《小说月报》是新旧文学过渡时期,蕴含着传统向现代过渡因素的过渡性质的文学杂志。  相似文献   
5.
2002年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的重要特别是对当下儿童文学热点、焦点问题的深刻关注,2002年中国儿童文学的热点、焦点问题大致在以下数端:关于第六届亚洲儿童文学大会;关于低龄化写作;关于儿童文学的推广;关于科幻文学;关于成长小说等。对当下儿童文学作家作品的批评及文体建设也是这一年关注较多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回忆清华的大一国文课和朱自清老师伍铁平,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伍铁平我1945年6月在昆明译员训;练班学习,那时西南联大的著名教授为生活所迫,在该班兼课。班主任是著名的社会学家吴泽霖,讲授英文翻译课的是闻一多先生和著名社会学家潘光旦。1945年9月...  相似文献   
7.
四灵诗派论     
四灵诗派是一个客观的存在 ,她在“中兴诗人”纷纷摆脱江西诗风影响的大环境下诞生。而在永嘉地区 ,则有薛季宣、潘柽等人导乎先路 ,此后四灵经仔细计议后 ,才打出“晚唐”的旗帜。在得到叶适的肯定后 ,四灵名声大噪 ,其追随者因而大量涌现 ,由此形成一个颇具声势的诗派 ,其影响也遍及整个诗坛  相似文献   
8.
儒学的转型和文学的解构——论韩愈的思想与创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史之乱”以后,唐代在思想与文学上都有一次解构潮流,而韩愈是这一潮流的重要代表。他在儒学道统中独宗孟子,其意在于以孟子的心学为起点来重铸儒学,以对抗佛学的心学,从而开辟了儒学的汉学到宋学的转型之路;韩愈的文道合一的思想也与他对儒学的重铸具有密切联系。另外,韩愈在诗文创作上虽以“复古”为口号,但实质上是解构一切旧的文体范式,以凌轹古人、创意造言为务。韩愈的解构实践和观点,在中国文学史上发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创作方法概念不该遗弃,而应重新认识其内涵和层次。本文认为,创作方法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创作目的、创作对象和创作原则。具体创作对象的差异以及三要素的不同组合方式使得创作方法具有无限丰富的形态。风格的多样反映了创作方法的多样。以这种新的创作方法概念,可以对许多纠缠不清的问题,如创作方法与世界观、文艺思潮及风格流派的关系问题等,作出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审美直觉的含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哲学中直觉含义的界定.基于此,本文对西方哲学史中几种有代表性的直觉思想作了探讨.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朗格艺术知觉论与二十世纪几种艺术直觉观的进一步分析,认为朗格艺术知觉不仅是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具体与抽象、内容与形式、抽象与移情的统一,而且还是对它们的超越.相对于其他审美直觉观而言,这是一种较为合理的艺术直觉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