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39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97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0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郑玄是汉学的总结性人物,其《尚书》训诂,是东汉《尚书》学之代表。郑玄《尚书》训诂,融古文、今文、谶纬于一体,是两汉《尚书》学谶纬化范围扩大的最好例证。通过郑玄,我们可以知道,古今文《尚书》学的对立并不妨碍双方对谶纬的吸收,谶纬在郑玄手中变成整合古今文《尚书》学的桥梁。  相似文献   
2.
在来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中,有一部分是处于零起点阶段的韩国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利用各种形象化的技巧跨越因语言不通而形成的学习障碍,还要注重基础内容的学习,要使其认识到汉韩文化和语言的相通及差异。  相似文献   
3.
白居易诗歌文本的特点是自注非常多,这些自注中的绝大部分出自白居易本人之手并无疑问。其中一些曾经引起学者们怀疑的自注,如关于"唐书"的理解问题、"鶗鴂"的音注问题和"半月之间四人死"与相关史实的乖违问题,都可以有合理的解释,未必是后人的篡改和妄增。这些自注的真实性,也从侧面证明了白居易诗歌文本保存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4.
崛起于80年代后期的新写实小说对当时的小说创作理念进行了大胆的质疑与反拨,但这种反拨有一些矫枉过正了.90年代的社会现实变化要求新写实作家从困惑彷徨的精神状态中走出来,重新扛起现实主义精神大旗,积极借鉴小说叙事艺术探索的成果,对新写实小说叙事进行调整.90年代,新写实作家在保留新写实小说叙事合理性因素的基础上,拓展了小说的叙事空间,强化了小说的故事性特征,丰富了小说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5.
从观众研究、文化研究和非主流美学研究等方面论述西方当代电影理论中存在的一种关注个体和尊重差异的精神趋向。当代西方电影理论将电影研究与当下活生生的现实感受联系起来,探索观众的多元认知,质询电影"再现"的真伪,鼓励文本的多样阅读和互文本的"对话"关系,并尽可能地尊重他者和另类群体在电影表意中的声音,向欺骗性的和支配性的电影结构和观念发难。  相似文献   
6.
潘海鸥 《兰州学刊》2009,(10):183-187
新写实作家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的知识分子形象:遭遇启蒙尴尬与困境的知识分子形象;受庸俗价值观影响逐渐庸俗化的知识分子形象;在人文理念与庸俗价值观激烈冲突的文化环境中还在苦苦挣扎与坚守的知识分子形象。新写实作家通过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实现了对自身生存处境与精神状态的观照,在这些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中,既有着作家对自身启蒙理想已经难以维系的尴尬处境的解嘲,也有着对自身放弃人文情怀而日趋世俗化的选择的辩解。新写实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折射出社会转型期中国部分人文知识分子的价值困境与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7.
<清嘉录>是一本记录吴地民俗风土的笔记杂著.文中或佐以方言解释俗语,或直接诠释词义,并记有大量的谚语.这些语言资料对辞书编写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托尔斯泰从1877年开始研读《道德经》,到1909年11月止,历时30多年.他曾说老子的学说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事实也是如此,以爱感优先论重构人的世界观的思想就是一个方面的证明.托尔斯泰和老子的以爱感优先论重构人的世界观的思想是基于这样的路径:爱是人之本性,是人的内在价值并拥有优先法则,是人的共同体精神.  相似文献   
9.
晋宋之际,谢灵运以钩深索异、极貌写物的表现手法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并借以体玄悟道,慰藉失意后的痛苦心灵。而鲍照的山水诗则展现了浓厚的抒情意绪与悲苦情结,借以抒发他仕途坎坷的失望和幽怨,以及怀才不遇的愤激,与谢诗形成了截然相左的风格,显示出山水诗由铺陈到抒情的转化。  相似文献   
10.
《京兆试慎所好赋》作者《全唐文》题为刘知几.洪业从该赋在《文苑英华》的“失次”、“阙名”,赋自身的“气味”及刘知几参与府试的地点,试赋的题目、题型、“韵脚”七个方面对作者提出质疑.然从《文苑英华》的编选体例、刘知几的生活和求学经历、京兆府试的命题特点及作答文风等方面可证《全唐文》所题为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