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4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在目前人们尚未发现大略堂刻有另一种形式的《西游释厄传》,以及《西游释厄传》只存在着大略堂所刻的文献资料记载之情况,大略堂《西游释厄传》,即可简称为《西游释厄传》。而这种因便于行文而简称的《西游释厄传》,就是百回本《西游记)的祖本,也即世德堂本的底本。  相似文献   
2.
孟浩然入京与下江东问题辨说王辉斌在孟浩然的生平中,入京与下江东(包括游吴越)是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两件外事活动,因之研究者特多,以致使其成为唐代文学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课题。据我陋见,最早涉及这一问题者,当首推陈贻掀《孟浩然事迹考辨》(以下简称《考辩》)、...  相似文献   
3.
陆文学即“茶神”陆羽。《新唐书·隐逸传》云:“陆羽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复州竟陵人……上元初,更隐苕溪,自号桑苧翁,阖门著书……。诏拜太子文学,徙太常专太祝,不就职。贞元未,卒。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祀为茶神。”他的别号除“桑苧翁”外,《国史补》载他曾自称“竟陵子”,《上饶县志·寓贤》说他曾号“东岗子”(《唐才子传》同)。而《文苑英华》收有一篇《陆文学自传》,欧阳修在《集古录·跋》中认为该文乃出自陆羽手笔,可见他又曾以“陆文学” 自翊。  相似文献   
4.
5.
《西游记》祖本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百回本《西游记》祖本的研究,自鲁迅在20年代初首开其风后,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异常热烈,蔚为壮观。但又因研究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致使众说纷纭,令人莫衷一是。择其主要者有下列诸种: 一、杨致和《西游记传》。此说为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首倡,近年来亦有从之者。 二、《永乐大典》本。郑振铎《中国文学研究·西游记的演化》首倡是说。 三、朱鼎臣《唐三藏西游释厄传》(以下简称“朱本”)。这是澳大利亚学者柳存仁在《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附录·跋唐三藏西游释厄传》中提出来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文学人类学批评的当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轻鸿 《社会科学》2003,(11):119-124
文学批评的“人类学转向”取代“语言学转折”已成为当代文学批评的主潮 ,相对于 19世纪末期兴起的文学人类学批评的传统已经有了新转型。从纵向看 ,已从对悠远的原始人类文化的回眸转向了对当下现实社会中人的生存状态的逼近勘察 ,从横向看 ,已从专注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类文化心理拓展到了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的协调 ,从结合部来看 ,已从审美性的断裂走向了弥合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曾说:“在黑格尔那里,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这里有双重的意思,一方面,每一种新的进步都必然表现为对某一神圣事物的亵读,表现为对陈旧的、日渐衰亡的、但为习惯所崇奉的秩序的叛逆,另一方面,自从阶级对立产生以来,正是人的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关于这方面,例如封建制度的和资产阶级的历史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持续不断的证明。”①据此,不论在黑格尔“那里”,还是在恩格斯所阐述的“这里”;人的“情欲—一食欲和权欲”,是属于恶的道德范畴。但这种恶,是对“神圣事物”的无情“…  相似文献   
8.
近十多年来的李白研究,成绩斐然,这不仅表现于研究成果的层出不穷,而且表现于研究方法的多种多样,二者的相辅相成,使李白研究在整个古典文学研究中蔚为大观。而新近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由葛景春先生撰写的《李白思想艺术探骊》一书,则为这繁荣的李白研究论坛,又增添了一部集研究的力度、深度、广度于一体的著作。其中,尤为惹人注目的,是全书以多元格局研究李白的这种独树一帜的研究方法,以及著者开阔的学术思路与学术视野。 《探厢》为著者十年来研究李白的一份学术结晶。全书三十余万字,由思想探源、艺术探骊、名篇探胜上、中、下三编共四十五篇(含附录一篇)文章组成,分别就李白的思想、艺术以及部分具体作品进行新的剖析。由于著者的学术思想活跃,研究视野开阔,研究方法独到,因之使李白表现在思想、性格、艺术个性诸方面的历史真实,得以立体凸现。换句话说,《探骊》对李白的思想、诗歌艺术等方面的研究,所得出的一系列见解,因是建立在多元格局的研究之上的,故新颖精到,别具风格。 李白的思想,历来以复杂著称,千百年来,对其研究虽代继有人,且所获亦不乏见地者。但总的说来,则是各执一端,未及全豹。而《探骊》在考察李白的思想时,因为着眼于多角度、多层次、多学科的立体研究,故而避免了上述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