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0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2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26篇
理论方法论   112篇
综合类   399篇
社会学   16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2.
陈志刚  黄建安 《浙江社会科学》2015,(1):93-99,159,160
对微观权力的分析是福柯打破教条化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努力,拓展了现代性批判的视野,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补充了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思想,使我们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对现代性的黑暗、矛盾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整体上说,福柯的权力概念过于泛化,而且只有与马克思的资本概念联系起来理解才能避免抽象化。福柯所倡导的微观政治、生存美学忽视了宏观权力在当代社会的统摄作用,它所表达的不过是西方国家在马克思所主张的无产阶级革命没有希望情况下的一种抗争。  相似文献   
3.
4.
“再现说”是 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史中占主导地位的艺术理论,它影响了 20世纪中国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的整体格局,也影响了人们对艺术起源、艺术本质的看法。20世纪中国社会的动荡,使“再现说”为承载社会责任而偏离了艺术对它的要求。因此,要结合各种观点的语境分析其合理性,并结合“表现说”来分析其得失。  相似文献   
5.
约·埃尔斯特是分析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学者和创立者之一.他以方法论的个体主义为原则对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的论述进行了重建:他把研究的重心从社会制度、阶级和生产方式转向了个体的行为方式.特别是个体形成意识形态的思维机制.这些机制包括:颠倒、从特定的阶级利益推知普遍的社会利益、以局部的视界推论整体,以及概念的扩张主义.他的观点对于我们从微观的角度研究马克思所提出的社会问题颇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入粤民工潮”的主要特征、形成原因、积极影响、负面效应进行了初步探讨。作者认为,“入粤民工潮”不是“盲流”,不是“城乡错位”、“区域错位”,也不是“祸水”,更非“超生游击队”,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势所趋。作者主张建立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确立维护民工主体地位的宏观调控体系,拓展内地剩余劳动力转移新途径,对“入粤民工潮”进行导控。作者预测,90年代中后期,将出现入粤民工总量增长持续化、区域分布扩大化、内部更替频繁化、劳务市场严控化四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霍秀媚 《探求》2005,(5):23-25
我国的殡葬改革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面对我国老龄社会的到来,面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我国的殡葬业仍需进一步深化改革,以更好地协调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使整个社会处于和谐状态。多年来,我国的社会学工作者,特别是广东的一批专家学者对殡葬改革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研究,提出殡葬改革“民族化、社会化、市场化、法规化”的方向。不久前,由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广东省社会学学会殡葬改革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和《中国殡葬》杂志社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殡葬业和谐发展首届高级论坛”在广州召开,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如何深化殡葬改革,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本刊在此发表这次论坛部份文章的主要观点,形成这一组笔谈,以期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以推动殡葬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8.
柏拉图相论与异质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使用符号去指涉和述谓对象,是人类意识超越于动物意识的所在,但符号的使用蕴涵着不可避免的异质性,即符号种类的不可通约性。这种异质性在柏拉图的相论中得到了典型的体现。柏拉图以为,感官之知是异质的,心灵可以将其统合起来,代表同类个别事物之共同本质的相则是心灵之知的最高对象。殊不知,诸相的发现不仅没有如期达致意识领域的统一,反而造成了其间的新纷扰,即抽象符号之间的冲突和矛盾。符号的异质性由此初现端倪。柏拉图相论所包含的异质性问题暗示着符号意识的限度。  相似文献   
9.
希腊哲学思维的制作图式--西方实践哲学源头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践哲学的复兴不仅是上个世纪以来西方哲学最可注意的事件,而且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几十年来最为重要的发展趋向。自从上个世纪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以来,“实践”一词已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为重要、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但在赞同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哲学或哲学的实践转向这一口号的名义下,人们所使用的“实践”一词在实际上却可能意味着完全不同的东西。而且就大多数情况而言,人们似乎并未摆脱理论哲学的思维方式,试图以理论哲学的方式构建实践哲学的体系。其结果是,尽管关于实践哲学的谈论越来越多,但研究本身却陷入了徘徊不前的状态之中。这种情况表明,实践哲学的研究正面临着一种抉择,即对于我们以往实践哲学的研究,必须进行一种反思,以便能够深化这一研究。这里发表的这一组文章,正是试图对我们的实践哲学研究进行一种反思或深化。赵家祥教授的文章《准确把握实践界限,克服泛实践论倾向》,对实践哲学研究中的一种“泛实践论”倾向进行了批评,认为这种“泛实践论”无限扩大实践的范围,把本来不属于实践范围的活动也归入实践活动,从而把实践泛化。王振林教授的文章《当代实践哲学与生活世界理论》,在对当代西方实践哲学复兴的意义充分肯定的基础上,对其理论上的缺陷给予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巴赫金话语理论的剖析,揭示了这一理论关于人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哲学意蕴,阐明了它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