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西部大开发要注意通过地缘战略 ,凭借国际力量实现综合安全保障。亚太经合组织和上海六国组织可看做是需要构建的中华民族腾飞的东西两翼。同时 ,还要继承历史上边疆与内地文化互补、互融的优良传说 ,构筑中华经济文化圈。  相似文献   
2.
冯瑞 《社科纵横》2009,24(5):28-30
本文根据当今世界政治动乱和民族问题此起彼伏的国际形势和中国西部的特殊性,从理论上论证了以稳定为标志的国家认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研究与维护。中国历史上统一与凝聚的根本原因是农耕经济文化与游牧经济文化互为补充而形成的中华经济文化圈。但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这两种经济文化互补的结构已经有了重大变化,如何在西部大开发中构建中华新经济文化圈,是新形势下国家能否持续稳定的根本保障,有不容忽视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东方历史上,西太平洋地区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区域,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经过二战后几十年的高速增长,西太平洋地区成为当前世界最有发展潜力与发展前途的地区,构成新经济圈的诸种条件已经成熟。在西太平洋经济―文化圈形成的过程中,中华文明与中华协作将发挥巨大作用。当前,国际形势发展不断对学术研究提出新问题,在更深的层次上对西太平洋经济圈形成的动因、条件与途径等进行研究,做出符合时代发展方向的筹划与预测,已是一项不得不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中华经济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自在到自觉的转变过程。作为自在的中华经济共同体,最初以华夏族为核心,在差异化经济生活的基础上通过交往交流交融与四方诸部建立起互补关系。这种互补关系因历代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有效经济治理,以及中华各族之间多种形式的经济交往而日趋密切,最终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中华经济共同体。近代在反抗帝国主义列强掠夺和肢解的艰苦斗争中,中华经济共同体意识逐渐形成并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