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9篇
社会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周鲠生     
又名周览,著名法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1906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并加入中国同盟会;  相似文献   
2.
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它的成立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湘籍志士作为辛亥革命时期最为活跃的一支革命力量,和全国广大革命志士一道,自始至终参与了同盟会的活动。他们是同盟会筹建工作的积极组织者,是同盟会舆论宣传工作的热情推动者,是同盟会领导武装起义的重要策动者和主力军,是同盟会安定团结局面的坚定维护者。他们为同盟会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辛亥革命史上留下了弥足珍贵的一页。  相似文献   
3.
攻治策略与民初宪政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结束了清帝国260多年的统治。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的中国同盟会取得了重大胜利。可是.以1913年的“二次革命”失败为标志,不但国民党陷入困境,民国亦名存实亡。从1911年10月10日起义至1913年11月4日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国内政局跌宕起伏,成败交替。痛骂袁世凯专制、反动,可以解恨但无法增加政治智慧。袁氏本来是新旧参半的人物,要回答的问题恰恰是这个清末新政的翘楚,为什么没有在各方压力下继续前进。这里蕴藏着值得认真探讨的政治经验。本文着重从国民党和孙文方面的策略失误来看其中的症结。“春秋责备贤者”,与其骂反动派,不如让有志推动中国现代化的人们得到必要的教益。  相似文献   
4.
李玉 《社会科学研究》2004,1(4):110-116
中国同盟会上层 ,政治与权势纷争一直存在 ,并且愈演愈烈 ,导致组织不断分裂。其产生原因既有革命党人在政治理念方面的歧异 ,也有革命经费措置方面的矛盾 ,更有对革命方略的不同追求 ,且与孙中山在革命政党组织建设方面存在自我中心主义也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5.
清王朝在辛亥革命中分崩离析,是“孙中山领导的党和人民一起推翻的结果”。“孙中山领导的党”,主要就是指1905年夏建立的同盟会。同盟会在近现代中国政治史中具有重大的地位和作用:以三民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而孙中山的革命理念和方案在当时无疑是比较先进的、科学的民主主义政纲;组织机构采取三权分立原则,摒除了会党的宗法观念和习气;革命的知识分子大量加盟为骨干,他们胜任政治指导者的角色;形成了以孙中山为首的领导核心,并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制定了《革命方略》,包括了纲领、方针和相关政策;基本上统一了全国的主要革命团体,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地域性和分散性。同盟会进行了革命的宣传鼓动,批判了保皇谬论,坚持了反清武装斗争,促成了伟大的辛亥革命。当然,同盟会自身的局限性,主要是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芜杂涣散,也给革命运动带来不可忽视的消极后果。  相似文献   
6.
《民报》的创办与20世纪初年的社会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业兴 《学术研究》2006,(6):96-102
《民报》作为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对于中国是革命还是改良的道路选择问题上,在舆论宣传方面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创刊到停刊前后5年的时间里,在革命经费筹集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其运作的方式独特,对20世纪初年社会思潮也产生了较大影响:掀起民族主义思潮、促进尚武思潮、保存国粹思潮、激荡女权思潮、推动马克思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7.
谢岳雄 《源流》2011,(23):76-77
1907年5月(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年)在闽粤边界交通要道潮州饶平县黄冈城,响起了反抗清朝封建统治的枪声,枪声惊动了神州大地。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丁未潮州黄冈起义。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曾两次组建中华革命党,第一次是1902~1903年之间在越南河内(或檀香山)将兴中会改建为中华革命党,第二次是1910年将美洲及南洋同盟会机构改组为中华革命党。这两次改组活动在孙中山革命奋斗经历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前一次,他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誓词运用于新组建的革命团体,...  相似文献   
9.
张玉菡  赵婕 《源流》2011,(21):73
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展厅里,陈设着一架黑色的打字机,在悠和的冷光灯下,闪耀着历经沧桑的光泽,键盘上似乎尚留存着指尖的余纹。别小看这架老式打字机,在曾经的风雨岁月中,它曾经先后为两位伟人——孙中山和李大钊——服  相似文献   
10.
峰子 《炎黄世界》2009,(2):72-73
林森(1868年1月18日-1943年8月1日),原名林天波,字子超,循建闽侯县人。自幼在蔡元培学校及教会学校读书,精通英文,曾在上海海关担任“通译”。1883年考入台湾台中西学堂电科。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7年先后入美国密歇根大学、耶鲁大学文科研究院学习,堪称学贯中西。1914年在东京加入中华革命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