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02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194篇
社会学   3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在中国的出场是历史的必然趋势,该话语体系植根于帝国主义时代中华民族艰难探索的具体历史语境,并因典型的差异特征,在与众多同时在场的话语体系相互交锋的实践之中,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出场路径,其出场形态在从隐匿到彰显的过程中,又可详细划为“文本形态”与“理论形态”。从五四运动到“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不仅依然“在场”,并会在未来持续“在场”。  相似文献   
2.
3.
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伟大进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进步观念和思想,总是会成为先导。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更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回顾五四精神及其思想解放的意义,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思想解放的经验,为新时代解放思想和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借鉴,从而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4.
100多年以前,我国爆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青年是发起五四运动的主力军,在五四运动中起了关键作用,表现出了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此,青年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活跃起来,开启了青年发起进步运动的先河。当代青年应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5.
在民国的社会运动高潮中,留美博士们在美国学术背景下,综合利用中美两国的文献资料,运用政治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等研究方法对五四运动展开研究,分析其内在政治属性。作为海外五四运动研究的滥觞之作,作为第一批按照西方学术理念分析五四运动的著述,这些学术成果既是美国中国问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五四运动学术研究史上的重要内容,对于展现民国时期五四运动的研究全貌及探讨民国时期中美学术交流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跨越历史长河百年,五四精神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历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新时代青年要弘扬五四精神,听党话,跟党走,就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把党的期望转化为成才成长的内在动力,练就过硬本领提升发展能力,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开拓创新、奋发进取,以"青春梦"助力伟大复兴中国梦。  相似文献   
7.
《民国日报·觉悟》是五四时期新思想传播和交流的重要园地,其通信栏构筑了编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互动交流的空间。通过对1920—1925年《觉悟》通信栏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新思想"觉悟"下的青年,却受困于思想蜕变与社会现实的差异,经由"通信"对自身婚姻、教育和学业等困境的展示,特别是参与由编者选择和构建的时政论题之讨论,将他们的个人经历与五四论题紧密相连。随着国民革命的兴起,《觉悟》通信栏在邵力子要"根本解决"和"联合就是势力"思想的指引下,完成由"觉悟青年"到引导青年"走向革命"的蜕变。《觉悟》通信栏呈现的青年读者思想的变化历程,特别是由日常生活问题讨论所推动的思想革新,也是理解五四思想传播及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一个重要面相。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法律心理角度,观察“五四”前后的历史,可见该时期之复杂、丰富与多元。大体而言,“五四”前后的社会法律心理经历了一个变动过程:民国初年,法治话语喧腾一时,反映了民初尊重法律,推崇法治的社会心理。伴随着民初乱局,有人开始省思法律问题。“五四”时期,质疑、否定法律的社会心理已经日渐明显。“后五四”时代,随着时局剧变,思想激变,否定现存法律和秩序的倾向愈发显著,甚至出现鄙视、痛恨法律的社会心理。这隐约预示着中国现代史上一个转折时代的来临。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