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04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200篇
社会学   3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长民与五四运动--兼论五四运动的起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四运动爆发之前 ,在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围绕着“铁路统一案”与“山东问题”的斗争中 ,林长民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先是致力于铁路统一案之提出与实施 ,继而力主把青岛问题与胶济铁路及其延长线济顺、高徐两路联系起来 ,之后又运动拒签和反对与日直接交涉。从整个过程来看 ,林长民与五四运动之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从中也可以看出 ,五四运动虽因外交问题而起 ,但其中杂有许多内政的因素。五四运动既是社会变动和文化变化的结果 ,也是当时各派政治势力分化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杜威于五四运动爆发前夕应邀来华讲学,对五四运动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作出了理性的评价,对其未来走向给予了前瞻性引导,深刻地影响了五四运动的发展。杜威对五四运动中表现出来的感情色彩表示担忧,主张感情与理性相互配合。既反对一味的守旧,也反对盲目的趋新,提出中西文化折衷调和的主张。由于中国近代社会缺少和平建设的环境,也由于杜威自由主义实用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缺少理性的对话,杜威思想不可能承担起改造中国社会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3.
刘宗碧 《创新》2019,13(3):1-10
关于五四运动的主题认识问题,目前存在割裂、对立的观点,尤其是持"救亡压倒启蒙"来解释中国社会后续发展,不利于正确评价五四运动。目前学界以"救亡就是启蒙"进行反驳,但限于原有的理论范式的束缚而显得苍白无力。实际上,从唯物史观的历史解放与思想解放的关系理论来看,"救亡"高于"启蒙"并且后者从属于前者,这是物质实践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体现,马克思讲过"意识没有历史",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即它的发展决定于实践的发展。"救亡"是改变社会关系的革命行动,属于物质实践范畴,而"启蒙"不过是"思想解放",其从属于"救亡"的"历史解放"。五四运动的"启蒙不足",不是启蒙本身的事,而是"历史解放"不足的事,即"历史解放"的不平衡性。中国近现代,从资产阶级革命到无产阶级革命迅速实现了多个层次的上层建筑更替,但是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的经济基础却没有跟上,这是事实。"启蒙不足"这一"思想解放"的缺项,根本上是"历史解放"的不平衡和由之引起的。"经济基础"的发展和"上层建筑"的革命,都是"历史解放"的内容,中国的发展曲折就是"历史解放"的不平衡,不是"思想解放"的"启蒙"不足。  相似文献   
4.
五四运动时期的文化转型,是广义的人文主义运动,由文化激进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在不同向度进行阐发和弘扬。文化激进主义者极端宣扬人道主义这一人文主义的特殊形态,结果出现了"外在人文主义"和"凡俗人文主义"的极端化。文化保守主义批判了文化激进主义的这一弊病,继承并发展了"精神性人文主义"的血脉,但它在激进主义的时代潮流中被忽视了。今天人文精神的贫困盖源于此。重建合理的人文主义必须注重其不同向度的辩证统一,以"凡俗人文主义"为基础,以"外在人文主义"为保障,以"精神性人文主义"为归宿,三者协调发展,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5.
2008年7月,经过4年艰辛劳作,由李良明、田子渝、曾成贵主编的四卷本<湖北新民主革命史>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迄今为止以湖北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研究对象史料最完备、内容最翔实、观点最新颖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6.
在近代中国这样一个救亡压倒启蒙、群体命运胜过个体自由的大时代下,学生群体"思出其位",投身于社会政治运动.在学生运动中,学生群体与社会各群体关系之复杂或可折射出学生群体的些许特征及其在近代社会政治转型中之地位.学生群体以其特有的可以超出自身群体利益的高远理想而常常能成为民众运动的先导,尽唤醒国民之责.但学生群体的很多局限也显现于学生运动中,学生群体只能为一时之唤起,往往不能持久,如若不能得到其他社会群体的支持就难于取得胜利.学生运动之成败与社会环境及时势演进都有很大关系,学生群体很少能独立有所作为.而政党运动学生与学生自毁式的校内风潮往往使学生失其本位而凸显其独立性之虚幻.  相似文献   
7.
五四运动爆发的起因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而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与“二十一条”和济顺、高徐两铁路借款大有关系,办理这两次外交事务的具体当事人曹汝霖、章宗祥和陆宗舆也因此被认定为卖国贼。而他们后来在抗战时期的不光彩表现,也证明了被认定为卖国贼并非冤枉.  相似文献   
8.
"五四"后,封闭国人心灵的精神枷锁被进一步砸烂,西学以更猛烈的速度和更大的规模涌入中国.西方伦理学便是在这一时期以多种途径大规模传入中国,翻译西书、著书介绍、撰写文章;邀请欧美哲学主要代表人物来华讲学;西方伦理学进入中国大学课堂,通过课堂教学得以传播,这些都成为西方伦理学在中国广泛传播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10.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追求民主、科学的思想解放运动.其献身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追求民主与科学的执著精神,不仅在当时激励和影响着一代人,而且在今天仍然光芒不减.今天,在我们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期,在面临着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挑战的情况下,弘扬五四精神,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