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1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中国的“五常”价值是道德人文观下的价值观,是影响中国人宇宙境界和社会人生的传统精神.文章论述了道德人文观与“五常”价值的关系,阐明了“五常”价值观的人格塑造意义和社会价值意义,认为中国传统道德人文观意在强调人的天地精神,将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结合起来,以“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观培育人的社会人格,令人在实现社会人生意义时获得个人的充实与自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广东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借用五常法管理模式,不断改善机构内的工作环境,提高机构内的服务质量,积极探索救助机构内规范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成才与就业》2011,(5):10-11
自宁波市孔浦街道知识加油站成立以来,社区不断转换教学思路,探索社区教育方法。为满足社区居民对知识需求,社区推行“五常法”,不断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促进社区和谐。  相似文献   
4.
新书推荐     
《领导文萃》2010,(11):150-151
《中国做对了什么》 近30年,批评中国经济改革的声音不绝于耳,大概只有张五常敢于首先说出这样的话:“在有那么多不利的困境下,中国的高速增长持续了那么久,历史从来没有出现过……中国一定是做了非常对的事才产生了我们见到的经济奇迹。那是什么呢?这才是真正的问题。”周其仁教授的《中国做对了什么》就试图回答这个“真正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张军 《决策》2003,(8):36-37
  相似文献   
6.
现代管理中的"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五常法则在高校图书馆的有效运用,对于提升图书馆形象、优化资源配置模式、加强图书馆的环境文化建设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极大地促进了图书馆的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7.
"三纲五常"是儒家思想中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际关系的政治伦理原则,是影响深远的中国传统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但事实上,"三纲五常"并不是天然地存在于儒家思想之中,而是"三纲"与"五常"两种长期潜于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碰撞与融合的结果;"三纲"表现为强制性的、垂直式的、单向度的价值规范导向,"五常"则表现为引导性的、水平式的、双向度的价值规范导向。从"三纲""五常"分论到"三纲五常"作为整体的出现,其间经历了诸多思想家的理论建构,尤以刘向的努力为代表。刘向选择以"三纲"为本、以"五常"调适"三纲",使其内化为上位者的行为准则与下位者的道德律令,发挥着切实的约束作用,真正开启了两种价值观念的整合与熔铸;其理论建构的努力,始于阴阳灾异,而终于对礼制的推崇,不但推进了"三纲五常"思想的形成,也逐步将其推进为中国传统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丁凡 《当代老年》2013,(11):60-60
眼耳鼻口舌称为“五官”;心肺肝脾肾称为“五脏”;仁义礼智信称为“五常”;君臣父子夫妻兄弟亲友称为“五伦”;如来太上老君元始天尊观世音王母娘娘称为“五祖”;  相似文献   
9.
儒家伦理长期以来一直是影响中国民众社会生活的主流道德观和价值观,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存在明显的不适应之处,同时,市场经济有它固有的经济运行逻辑和模式,有它自身的市场伦理和秩序,如何使儒家伦理转换成市场伦理,在中国的市场伦理中,如何继承儒家伦理传统和保持儒学特色,这是我们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体系中,五常是极重要的伦理道德规范。王岱舆也提出五常范畴,但他对五常范畴所作的文化理解与儒学的理解不同,其内涵直接演变为伊斯兰教的五功。通过对王岱舆的五常范畴的文化理解及其原因的分析及反思,可以清晰地看到王岱舆的文化目的性及其先见或前理解都指向伊斯兰文化,他的文化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也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伊斯兰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