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25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8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缪的名著《局外人》出版后,域外研究可谓浩如烟海。系统梳理这些研究,有三个方面的重要论述值得阐发:1.从文本形式的角度进行分析,主要涉及到语言和叙事;2.从三种不同层面的“荒谬”说来阐释《局外人》的精神内涵,分别为默尔索个性的荒谬、存在主义的荒谬和作为社会批判的荒谬;3.从两种社会理论的认识框架来把握该小说的可能意义,关涉的主要是康德目的王国与马克思交换价值的理论。文章最后结合基拉尔的分析,通过《局外人》与加缪晚期小说《堕落》的对比,尝试指出《局外人》艺术上的某些局限。  相似文献   
2.
郝峰  殷雄飞 《理论界》2010,(3):19-21
异化和物化是马克思早期和晚期分析社会关系异己性的两种逻辑。马克思分析了作为交换价值的货币成为了异化的社会关系,并深入到社会关系发展的三个时期中探究了社会关系物化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揭示了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其对社会的影响。马克思区分了社会关系物化的两种表现形式,并深入到生产过程中,用劳动二重性原理揭示了资本与劳动的对立,从而实现了对社会关系物化现象的解蔽,揭示了作为交换价值的物化劳动同作为使用价值的活劳动之间的交换是社会关系物化发生的最终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对鲍德里亚<生产之镜>的文本解读为依据,分析并回击了鲍德里亚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批判,指出他之所以歪凸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聂终的理论目的在于抛售自己的象征交换理论,以此来取代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所提出的建立在物质生产劳动高度发展基础上的科学的人类解放逻辑,这种带有历史倒退论色彩的象征交换理论本身暴露了鲍德里亚理论的致命弱点.  相似文献   
4.
效用论价值定义辩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效用."商品价值"是商品所具有的满足人的需要的效用."商品交换价值"是商品对其交换者的效用,是商品满足人的交换需要的效用,因而其实体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对其消费者的效用,是商品对于人的消费需要的效用,是商品满足人的非交换需要的效用,因而使用价值实体是商品中所凝结的一般人类劳动之外的属性,如金刚石的坚硬性、衣服的御寒性等等.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美国作家西奥多.德莱塞的长篇小说《嘉莉妹妹》不仅向读者揭示了物质主义的主题,指出嘉莉与杜洛埃以及赫斯伍德的交往充满了商品交换的关系,从而揭露资本主义美国的社会商品化本质,而且通过嘉莉妹妹这个人物形象反映了人类要求自由、反对压迫、追求解放的本能和愿望。  相似文献   
6.
亚当·斯密对于劳动价值理论所作出的独特贡献在于他能够清晰界定财富与系统揭示财富源泉。然而,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相比较,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却存在着三对矛盾:交换价值与价值实体之间的矛盾关系;商品价值与生产资料价值之间的排斥关系;商品价值与收入源泉之间的颠倒关系。而且这三对矛盾皆根源于亚当·斯密混淆了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创造价值的劳动形式与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形式即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  相似文献   
7.
商品世界的新成员——虚拟商品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种类已从最初的游戏道具发展到几乎所有现实中存在的、甚至现实中还没有生产出来的物品如:服装、汽车、礼品、房屋、岛屿、婴儿、时光机等等。虚拟商品的出现让我们对商品的使用价值、价值和交换价值有了新的认识。虚拟商品的价值由网络运营商和加入这个平台的使用者共同创造,是其劳动耗费的凝结。虚拟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它的象征意义而非其物质属性。目前主要存在着C2C、B2C两种虚拟商品交易,而两者也有着不同的定价机制。虚拟商品的发展对人们情感美感的享受、个性化张扬、社会化交往等都有着重要意义。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虚拟商品也将迎来迅速发展的时机,规模扩大和差异化是其未来发展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谭亚梅  武超 《人才瞭望》2007,(11):98-99
什么是情绪劳动 生活中,在和人打交道的职业群体中,员工的情绪劳动不可或缺。如餐馆的服务员、超市的收银员、医院的护士、警察等这些职业每天都要直接面对客户或顾客。一旦上班就必须进入工作状态,在情绪控制上有所要求。究竟什么是情绪劳动呢?情绪劳动概念的提出者Hochschild,把情绪劳动定义为“个体致力于情感的管理,以便在公众面前创造出一种大家可以看到的脸部表情或身体动作,情绪劳动是为了工资而出售的,因此具有交换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学研究领域,“物”一直是传统话题。“物”曾被作为标识,作为分类原则,作为交换的礼物,等。讨论结果表明,“物”与殖民、“物”与现代旅游、“物”的真实性、民具的意义等问题,都可拓展人类学对“物”研究的视阚。  相似文献   
10.
服务劳动创造价值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郭小鲁 《江汉论坛》2001,48(1):35-37
服务劳动的内容一般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些活动,过去通常是在生产活动之外人们自行或相互之间完成的生活内容。随着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服务也社会化了。由于一切服务活动都从属于物质产品的生产,因此,它们只具有交换价值,而服务劳动本身并不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