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9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兴寄”说是唐代重要的诗学理论,它要求诗歌创作抒发诗人的性情,并通过“比兴”表现手法来寄托诗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杜甫更强调诗人的内在复杂情感与外在景物之间相互交融的关系。杜甫用他的诗歌创作实践了“兴寄”说.即在注重诗歌社会价值的同时,注重诗歌本身的艺术价值,从而形成了“沉郁顿挫”的诗风。《秋兴八首》正是杜甫“沉郁顿挫”...  相似文献   
3.
陈子昂的“兴寄”说要求诗歌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反映诗人的真实感情使之与国事民生紧紧相连;发挥诗歌干预生活和对社会现实的针砭作用;强调对诗歌思想内容和全篇主题的寄托;反对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诗风,确实起到了“横制颓波”的作用。但他却忽视了诗歌的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使他的诗歌创作存在一定缺陷,因而对其在唐诗发展史上的作用不能估价太高。  相似文献   
4.
《葬花吟》是一首真淳自然而又深于兴寄的悲歌绝唱,妙兼沉郁幽婉与悲愤激烈,其悲剧情韵的深沉凝重尤甚于“红楼”诸诗。正如屈原《离骚》之以香草美人自喻情怀,曹雪芹也是借感春怜花的淑女倾诉满腹辛酸与一腔孤愤。其中虽然吸收了传统文化的养分以丰富诗歌的人文精神及艺术内涵,但归根结蒂是自己出入宇宙人生的曲折心路的艺术概括与高度诗化,抑塞磊落之气与感愤悲摧之情尽从肺腑中流出,正所谓“风格即其人”。  相似文献   
5.
论张说与盛唐诗歌审美理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张说的诗歌创作实践看,其围绕时代性主题为基点与核心的多样化表现特点,几乎可以视为那一时代各种艺术范式与类型的综融。张说对诗境构造方面的努力,尤其值得注意。一方面联系着同时代的刘希夷、张若虚的艺术探索,同时又更多地显示出与下一阶段诗境特征的渗融,从而成为唐诗史两大阶段过渡状态的典型表征。  相似文献   
6.
梅村体是长庆体的变格,但其中都充满着浓烈的黍离麦秀之感,所不同者在于一为乱世之音,一为亡国之音.诗人感伤兴寄,作垂戒之用.  相似文献   
7.
孙楚,西晋前期文士,文名颇高,但其赋作鲜少被今人提及。根据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晋文》卷六十,孙楚留存的赋作有十七篇,且皆是咏物短制,这篇文章将从题材扩大、篇幅皆短、好用典故、兴寄不多这四个方面分析孙楚赋作的特色,从中亦可以看出那个时代咏物赋的一些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8.
陈子昂主张诗歌应继承现实性传统,反映现实内容,表现出风骨和兴寄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9.
在儒学回归的背景下 ,陈子昂提倡“风骨”、“兴寄”的文学理论批评主张 ,一振初唐纤弱柔媚的诗风 ,为盛唐诗歌繁荣的到来清除了理论障碍  相似文献   
10.
王艳艳 《社科纵横》2007,22(12):95-96
初唐诗风,承袭南朝齐、梁浮艳雕琢之气。"四杰"的出现,为长久凝滞的诗坛注入一股新的活力,但他们并没有从实质上改变这种面貌。然而,陈子昂的出现,才确立了文学发展的正确方向。他倡导汉魏风骨,主张"兴寄",有代表诗作《感遇》三十八首。其后,张九龄继承陈子昂的传统,使初、盛唐诗风大放异彩,表现在其《感遇》十二首的创作上。故后人论唐诗转变,每以陈、张并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