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47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50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生命在当下的时代,已经越来越变成固步自封、束缚创造的惯性模式和价值预设。这尤其在德勒兹式的生命主义那里达到极致。对德勒兹主义进行批判性反思,既要基于技术与生命彼此纠葛的悖谬现实,又要回归其思想发展的内在脉络。从"内在生命"到"欲望-机器",观念论和生命论之间看似牢不可破的内在联结却日渐解体,生命亦最终脱离了哲学的掌控,陷入"一切生命皆技术-生命"的困境。梅亚苏的思辨实在论和埃斯波西托的免疫逻辑或许启示出另一种生命论的路向,重新探索对生命说"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具有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下的特殊性,也会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推进而不断创新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性与开放性的统一认识,将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的价值理念、外化为人的行为规范的培育实效。  相似文献   
3.
英国后现代作家D.M.托马斯的<白色旅馆>(The White Hotel)被视为英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代表作.<白色旅馆>折射了一种新历史主义观点,即历史与文本的关系应被视为一种对话关系,对于历史的追寻无异于重建某一特定时间段中人们的真实关系.本文将探讨<白色旅馆>所反映的这一新历史主义特点,并指出无论在历史抑或人性的迷宫中,都应该反思人性,在人的心智中寻找隐匿的、改变理解甚至医治心灵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桃花谷在20世纪90年代初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种植桃树实现整体转型,乡村经济社会迅速变化,通过考查产业结构调整的经济变迁,及其“规训”社会化“内化”的影响过程,可以看出桃花谷的转型是内外两个维度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自1972年开始接触日本民俗学,不断来往于法国和日本之间的独特研究经历,让作者在本文中形成内外交织的理论视角.本文首先介绍了日本民俗学自建立之初以来的理论基础、主要范围和重大问题,然后从个人的研究经验出发,解释这一学科的实践内容,以及国际合作方式对研究带来的影响.最后,本文再次思考了人类学中重要的"主位"和"客位"概念,"主位"和"客位"问题不仅是日本民俗学面临的问题,也是民俗学和人类学共同面对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6.
哈贝马斯批判《启蒙辩证法》是一种总体性的意识形态批判,它必然会陷入施为性矛盾中。这一解读主导了对《启蒙辩证法》理论成果的讨论。尽管霍耐特指出《启蒙辩证法》是一种开放性的社会批判,但由于他没有正视这一批判与内在性批判的关系,所以仍然无法彻底解决开放性批判所面临的理论困难。《启蒙辩证法》正是以内在性批判为基础才避免了陷入施为性矛盾中。内在性批判体现为有规定的否定,它同时又为《启蒙辩证法》提供了一种规范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索了约翰.多恩晚期代表作《生死边缘的沉思录》中自我意识的内在性的几个方面。笔者认为,多恩的自我意识,充满人性与神性的交织。在危病的紧急时刻,其作为个体的人文学者的自我意识逐渐减弱,主要呈现出四个动态特点:被动性、自省性、他我性和超我性。同时,多恩自我意识的变化也与他的内在身份相关。这些不同的身份,在不同方面推进并提升了多恩自我意识的进展,使得《沉思录》超越了个体意义的生命经历,在更深邃更广大的层面为读者带来启迪。  相似文献   
8.
陈肖利 《理论界》2007,(3):164-165
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是一部重要的女性主义哲学理论著作,为女性的处境做了全面深入的生存之辩。波伏娃以一种存在主义的视角和方法,对女性境遇及生存状态做了全方位的剖析,并怀着解放妇女的美好理想,期待女人能够摆脱内在性的束缚,改变自身的处境,找寻一种适于实现女性现实性和超越性的存在形式。本文试图对波伏娃的女性生存论进行解读,考察其存在主义的女权理论。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乐黛云 《文史哲》2008,(3):105-109
20世纪科技的重大发展,迫使人类在时间意识和空间意识上发生了根本变化,加上20世纪人类生活的苦难历程,使得人类精神不得不发生空前的大变革。在此基础上,西方和东方的文化自觉使全球文化的多元共存成为可能。在世界新文化的重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将可能为人类社会作出特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