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化伦理的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伦理”具有两种意味:作为存在,文化伦理意味着文化与伦理之间的必然联系;作为价值,文化伦理意味着人类的理性在把握了文化与伦理的必然联系的前提下,将伦理的价值,作为文化价值的核心,并以此引导人类文化的价值方向。物质文化是伦理的必然性基础;制度文化是伦理现实化的可能条件;精神文化则是伦理的相对自由。20世纪是人类文化意识逐渐觉醒的时代,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都开始将伦理价值作为文化发展目标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的败落及中国学人对西方文化认识的深入,使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在20世纪20~30年代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近代以来的文化自卑转向文化自觉——即文化的自知、自省和自我超越的意识。主要表现在对民族文化的价值重估与主体地位的坚持,在文化“会通观”指导下构建现代中国文化的实践探索等方面。其结果是奠定了现代中国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维柯是文化哲学的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他以“人类的形而上学”提出了文化哲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对文化哲学在 19世纪至 20世纪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本文以考察维柯的“人类的形而上学”为个案,考察了维柯“人类的形而上学”的主题思想,分析了维柯的文化哲学本体论问题及其结构,并在此基础上阐发了文化哲学的本质和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4.
行星意识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金齐  计彤 《北方论丛》2005,1(6):129-132
21世纪,人类社会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解决人类文化发展与地球资源有限的矛盾和困境."行星意识"的提出要求我们要认识到地球是一个有限的生存时空,人类只有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学会全球性思考,才能保护人类文化的延续.所以,进化出"行星意识"是人类在地球上生存发展的文化自觉.而中国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提出恰恰表现了承担人类文化共同进步的"行星意识"和时代责任,说明节约不仅仅表现为物质上的不浪费和要求在经济运行中对资源、能源需求实行减量化,更重要的是节约体现了一种人类文化安全意识和对人类文化发展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5.
人本思想文化和科学思想文化这两种文化的对立是19世纪末、20世纪前半叶的基本特征,而两种文化的融合则成为秉承20世纪下半叶发展的21世纪文化的基本特征。在大力提倡科技文明和推行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对两种文化进行深入探讨,促进两种文化融合,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和人类的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6.
我们生活在文化的世界。这突出的标志就是文化对当代人类及其社会的影响越来越直按,并且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正因为如此,20世纪人类对文化的反思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自觉。面对21世纪,人类文化该如何发展?中国现代文化该如何锻造?这也是人们十分关切且无可回避的历史主题。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 追溯意识的发生之源,能有效地破译人类的形成、社会的产生等等一系列司芬克斯之谜。基于此,意识的发生问题很早就引起了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脑科学等等众多学科的浓厚兴趣。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意识现象进行了探讨和说明。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它们研究的视域大都聚焦和局限于意识的生理机制,即对人脑和意识的关系进行考察上,这当然是十分必要的,但同时又是显然不够的。这是因为,意识虽然是人脑的机能,但并非是人脑的本能。人脑虽然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但脑的活动本身又依赖于人同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依赖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氛围。意识在本质上是社会的,是一定的社会文化在人脑中的内化或精神化,是社会文化熏陶、感染和影响的产物。离开一定的社会文化,从人脑中自行产生“纯意识”或“纯思维”是不可能的。从生理机制上看,意识的发生离不开自然的乳汁;从社会文化机制上看,意识的发生离不开社会文化的乳汁。因此,如果只是或满足于从意识的生理机制方面说明意识的发生,就会导致和费尔巴哈一样的结果:“沉溺于毫无结果的和来回兜圈子的关于思维和思  相似文献   

8.
人类创造的文化,包括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两大部类,它们分别发展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如何认识和处理两种文化的相互关系,成为人类长期思索的问题。时至当下,这一问题更具有尖锐的挑战性。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能量转化与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细胞学说的发现,使这个一百年被人们称之“科学的世纪”。然而,与之相较,行将与我们拱手揖别的20世纪,更是一个科技昌明的世纪。20世纪自然科学的四大成就——改变传统时空观念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勾勒微观物理实在的原子结构与基本粒子发现和量子力学建立,电子计算机…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文化格局中,经史系统具有无可置疑的优先地位和权威性,这对于传统小说哲学来说,几乎是一种先在的预设,小说附骥于经史而被纳入文化大格局之中,并因此而在最低限度上具有某种文化意味,获得某种存在的权利。20世纪前后直至“五四”时期的文化大变局,在猛烈抨击传统文化的同时,把小说革命推到文化转向的潮头,于是小说理论范式的转换成为可能。20世纪小说在这种巨大的文化变局背景中出场,以其历史性的范式转换,直接参与文化大变局的过程,并构成文化转向的重要标志和成果。小说范式转换的文化基因,潜伏在20世纪小说理论和小说创作的流变之中,大体规定了20世纪中国小说的文化品格和特色。  相似文献   

10.
论全球化背景中的文化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跃平 《江淮论坛》2002,(3):114-117
在21世纪全球文化面临转型之际,审视人类文化发展的本质趋向,文化的价值取向当以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价值标准进行文化选择,要涵养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精髓,培养符合国际市场的观念文化,注意文化的时代主体与民族主体相统一,加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协调发展,提升大众文化的人伦意识和审美品位。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20年代至21世纪初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证明,内蒙古地区是人类早期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已经发现的旧石器、新石器以及相应的考古发掘都证明,内蒙古地区草原文化在最初阶段就对草原文明有着重要的贡献,如打制石器、发明弓箭、驯服野马等,对于这些应当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2.
文化自觉与人文学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自觉的具体表现在哪里 ?笔者认为 ,这首先在人文学术的成果中反映出来。作为人文科学的文学、历史学、哲学和艺术乃是人类文化的核心 ,她从普遍性和永恒性方面体现了人类在文化创造方面达到的最高点。从我国近代学术史上可以看到 ,近代人文学术大家将“学术自觉”与“文化自觉”从相同含义上加以使用的情况。王国维在 2 0世纪初提出“学术自觉”口号 ,要求学人对于本国学术文化和外国学术文化 ,在比较中看到他们的特点及其长短 ,一国学术文化不可能都优 ,也不可能都劣。应研究外国学术文化之长以济本国学术文化之短并主张将中学与西学之…  相似文献   

13.
殷国明 《河北学刊》2012,32(2):80-83
20世纪初以来,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造就了中国现代文化意识多层次的沉积地带,产生了多种文化因素交融的折叠现象,造就了新的语境和文化态势,鲁迅的思想就体现了一种多元化文化意识因素相融合的结果,突破了传统文化的界线,为中国文化及其文学的发展拓展了空间。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已经赋予。文化”这个范畴以新的内涵。它将那种作为现代文明的自然科学文化接纳进来。因此,今日文化研究和交流的任务和目的已不仅仅是在传统文化之间建立相互理解和沟通,它同时并且首先意味着在杂多的传统文化和共同的现代文明之间搭桥铺路,使人类在走向理性大同的统一体的同时不以牺牲各种文化的特色、各个民族的个性和各个个体的自由为代价。这就是交互文化哲学研究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西方战争文学中的“毁坏”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西方战争文学中,大多没有了传统的英雄叙事品格,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战争结束的和平生活中,无论是死难者还是幸存者,到处显露的是生命与灵魂的被毁坏,“毁坏”意识已然代替了英雄主义题旨.现代作家站在战争之上审视战争本身,在毁灭性经验中反恩人类理性和文明的本质,质问传统文化的价值.因此20世纪的西方战争文学实质上成为地道的“反战文学”.这是20世纪有关人类争端的新认识,也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鲜明的纪念.可以说,“反战文学”已经成为20世纪西方文化的一个独特的组成部分,是西方文学史上沉重的伤痕之花,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西方传统文化信念和现代人的裂解痛苦.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国社会和文化运动的特点 ,在巴蜀大盆地呈现得极为典型 ,并且 ,2 0世纪巴蜀作家的创作 ,都在其所处历史阶段产生巨大影响和具有代表性。选择巴蜀文化文学作为个例 ,可以从中看到 2 0世纪中国文学在中西文化交汇中发生发展的一些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与文化价值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的文化行为、文化创造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一面。文化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范围内文化的多元共存。构建适应文化全球化的文化价值观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揭示人类文化的共性,构建对异质文化认同的价值基础;超越文化中心论,确立共生共荣的文化意识;增强开放意识,营造各种文化顺畅融通的渠道;在创新中弘扬和发展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8.
冰心在将近一个世纪的创作中形成的独特的文学精神,其不朽的文化价值在于:冰心不仅为人们刻录了20世纪中华民族以及整个人类的百年生态史和精神史,而且为人类找寻到健全合理的存在方式;她对于人的类本质的深度发现与把握,丰富了中国文学人性史和中华民族精神史;她对于爱的元语言的揭示和对于爱的本体论的演绎,为人类建构相互沟通的爱的一元文化提供了精神资源;她将五四现代理性精神灌注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之中,建立起20世纪人类新的人文理性精神。她的文学精神体现了与进步人类永远相伴同行的和谐的东方文化精神的崇高理性与深邃智慧,尤其是她对人类生存方式的选择,更是代表了人类文明的大趋势。对于曾经被极端化的对抗欲念遮蔽了理性的中华民族,对于21世纪全球化浪潮下的人类,冰心的人文理性都不啻一部精神文化启示录。  相似文献   

19.
学报文化是知识缔构、知识积存、知识传播的文化。学报编辑活动的目的是建构学报文化,是人类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在这个活动中,必须强化学报编辑的文化意识,这对提高学报的学术质量、增强学报的活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学报编辑的文化意识主要包括学术意识、前沿意识、信息意识、创新意识、学者意识和规范意识。  相似文献   

20.
从生态学视角来体察新时期以来的广西文学,发现其存在整体性的生态文化选择。个体化的作家创作关注的人与自然的问题,独语与自然的沉默,生态的危机与社会的危机,人类主体性的放弃,个人化自我的扩张以及人类生存的危机细微关注,显露了作家在追寻人类生存的无限可能的程式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