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1篇
社会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该文试图从甲骨文、金文的角度,对殷商的原初史料进行解读。近年来在殷墟以外的周原,陆续发现了原初史的甲骨文新资料,这些实证表明:原本落后的周族始祖,并未延续夏族独自发明的特有的文字系统(迄今考古学未能证实其实际存在),而是继承、使用了敌对的殷商王国的文字——甲骨文。20世纪我国考古学诞生之后,在古文献学传统的记载中,尧舜禹、夏王朝是"文献学存在"的;然而在考古学的意义上,偃师二里头文化仍不能验证"夏王朝"的"考古学存在"即历史真实存在。今后我们还应坚持强调年代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原初史提供更多的、合乎科学思维的考古数据,作为进一步研讨的坚实基础。该文试图运用现代科学思维,来解读殷商世系和天干十日的考证。  相似文献   
2.
1976年12月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一号西周青铜器窖藏出土,现藏宝鸡市周原博物馆。■簋同出八件,大小、形制、纹饰、铭文基本相同。簋甲通高36.1厘米,口径22.7厘米,重11.383千克。簋矮体宽腹,下有方座。颈  相似文献   
3.
微伯■■(西周中期)1976年12月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一号西周青铜器窖藏出土,现藏宝鸡市周原博物馆。该器通高14.5厘米,盘径27.8厘米,盘深5.6厘米,重1.75千克。直口浅盘,底微凹。盘壁饰一周重环纹,高座  相似文献   
4.
周原与太白山自然、人文文化各具特色,其丰富的旅游资源互补性强,开发前景广阔;目前,周原与太白山的保护开发工作不尽理想,亟待加强,建议有关职能部门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开发周原地区的旅游资源,为陕西省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6.
宝鸡地区古为雍、梁二州的一部分,是炎帝神农氏的故乡。商代中晚期,周、秦族先后进入宝鸡地区。周原长期为周诸候国的国都,由此而展开翦商大业,至西周,宝鸡地区兴旺、繁荣。西周末及春秋初,宝鸡地区大部分周人东徙和南走,西戎、犬戎等占据宝鸡地区,繁荣的景象为荒凉所代替,经济、文化骤落千丈。秦襄公几次打进宝鸡地区,文公时秦人控制这一地区,宝鸡县、凤翔且相继成为秦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长达346年,并以此为根据地打向了全国。周、秦时代的宝鸡民众对历史发展做出的贡献是永远彪柄史册的。  相似文献   
7.
周原甲骨文的审美特征进行了归结,提出了其爽劲奔放类、严整劲挺类、萧散简远类、烂漫恣肆类、写意流便类的五个艺术分期;认为周原甲骨文应出自于周人之手且横跨了殷商、周两个朝代,而萧散简远类则可能成为殷商甲骨文与西周甲骨文的分水岭;从契刻工具,书、刻的关系与涂朱、涂墨,契刻刀法与契刻笔画次序等方面探讨了周原甲骨文的契刻技法,并对周原甲骨文的用字与结字、章法进行了系统研究。指出了周原甲骨文在"自然书法观"的确立、"草甲骨文"的创造、萧散简远、烂漫恣肆、写意流便新的审美范式和微雕艺术的开创等方面的历史贡献与其应有的中国书法史地位。  相似文献   
8.
正宝鸡周秦文化研究会与岐山周文华研究会于2013年12月20—21日,在岐山县联合召开了"第三届岐山周文化学术研讨会",来自宝鸡、岐山近4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共收到论文58篇。有19位专家学者在会上做了发言。现将本次研讨会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周原在周人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关于这一问题,在提交的论文中,有5篇涉及。霍彦儒在提交的《试论周原在周人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一文中,以文献和考古资料,通过对周原  相似文献   
9.
吴志菲 《老年人》2014,(10):44-45
正张钦礼成为宣讲焦裕禄事迹第一人1964年5月18日,河南省在豫东民权县召开全省沙区造林会议。会议由河南省副省长王维群主持,新华社河南分社指派农村组记者鲁保国参加会议采访,兰考县委副书记张钦礼在郑州刚刚处理完焦裕禄的后事也赶来参加了会议。张钦礼代表兰考县作典型发言,含泪讲述了已故县委书记焦裕禄对兰考县除"三害"作出的贡献和感人事迹。张钦礼从焦裕禄上任后第一次访问老农讲到他走过  相似文献   
10.
位于陕西扶风、岐山县交界的周原遗址,是一处极其重要的周代遗址。周原遗址自古以来就是出土西周青铜器的重要地点,近数十年来不断有重要的西周青铜器出土。周原青铜器的出土,为西周青铜器的断代提供了可靠的标尺,而青铜器上的铭文更是研究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