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51篇
  免费   436篇
  国内免费   41篇
管理学   3046篇
劳动科学   161篇
民族学   78篇
人才学   181篇
人口学   324篇
丛书文集   2439篇
理论方法论   457篇
综合类   4578篇
社会学   528篇
统计学   3536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51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180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220篇
  2016年   310篇
  2015年   418篇
  2014年   973篇
  2013年   896篇
  2012年   1190篇
  2011年   1181篇
  2010年   1122篇
  2009年   1270篇
  2008年   1368篇
  2007年   976篇
  2006年   859篇
  2005年   802篇
  2004年   525篇
  2003年   495篇
  2002年   383篇
  2001年   408篇
  2000年   412篇
  1999年   192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创新能够通过产业复杂度的变化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以1995—2019年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Atlas数据库的科技创新为研究样本,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考察科技创新如何通过纺织类、农业类、钻石类、矿产类、金属类、化工类、汽车类、设备类和电子类的产业复杂度变化来影响国民生产总值,从而揭示了科技创新如何通过产业复杂度的变化影响经济增长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科技创新影响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产业复杂度的中介效应量为90.83%,具有显著性,其中农业类、钻石类以及矿产类相关系数为负,其他类别相关系数为正,电子类作用程度最高.区分经济体类型的研究结果显示:产业复杂度的中介效应存在异质性,发达经济体、亚洲经济体、技术密集型经济体存在相对优势,而且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开启了"机会窗口期",后发经济体可以实现"弯道超车".这一研究结论有助于丰富科技创新领域的相关成果,能够为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方向、提高国家经济增长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长动力从靠投入转向靠创新,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为主的内需驱动,从效率优先转向更加注重公平,其增长特征具有创新性、内需性和公平性。公共服务通过人力资本机制能实现人力资本积累和配置效率的提升从而推动创新型增长,通过缓解预防性储蓄和推动人的城镇化进程能促进居民消费从而推动消费主导的内需型增长,通过调节收入差距能推动公平型增长,因此成为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增长动力。通过公共服务视角寻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或路径,而不是将公共服务仅仅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应有的内容,这一观点强调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供给,而且公共服务不仅是内容更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及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互联网+战略的提出,互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将会在中国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借鉴国外需求和供给平衡模型的研究基础上,基于中国2008—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ICT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实证表明:ICT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固定宽带等基础设施也表现出规模经济,人力资本在ICT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中起到了调节作用。因此,中国应在继续加大ICT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注重人才培养,以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借助艾肯格林设定经济增长减缓需要满足的条件,基于跨国经验和中长期经济增长数据寻找经济增长路径的阶段性特征。结果发现,当前无论从增长率水平还是人均收入"门槛"看,中国经济均进入增长的连续减缓期。国际比较研究发现,成功跨入高收入阶段的国家在跨越临界点前至少10年间均保持相对稳定增长,其连续增长减缓过程多集中于跨入高收入"门槛"之后。当前中国刚跨过中等高收入"门槛",2008年出现增长减缓态势,2015年可能再次出现增长减缓拐点,这将使中国向高收入阶段跨越变得相对困难。文章实证分析了经济稳定增长的动力之源,并认为在经济增长的换挡期,经济增长动力不仅表现为引致经济增长,还要看能否驱动经济稳定增长。要结合"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阶段性特征,适时转换经济增长动力机制,迎接下一个稳定增长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0—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效率、结构、稳定、环境、民生、分配等6个维度构建衡量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标评价体系,然后实证考察了创业质量对经济增长质量影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创业质量提升可以显著增加经济增长效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绿色发展水平,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不过,创业质量提升也一定程度降低了收入分配公平性。最后,在各种效应综合影响下,创业质量显著提升了综合经济增长质量。在新时期,决策者应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金融、人才、土地等要素保障,通过高质量创业带动经济增长质量提升。此外,决策者也要注重完善产业、社会保障等配套政策,避免新创产业发展对传统产业的冲击影响部分中低收入群体,从而推动经济平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自联合国2005年提出普惠金融的概念以来,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大力推进普惠金融的发展.福建省依山傍海,自然资源丰富,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但是地区发展不均衡问题依然明显,许多金融资源都集中在较发达地区,农村地区则无法获得较完善的金融服务.以Sarma提出的IFI指数理论为基础,构建福建省2005-2019年的普惠金融指数,得出福建省普惠金融目前处于较高水平,在测度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之后,建立福建省2005-2019年福建省农村发展的经济指标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之间的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得出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农村经济有显著影响,即发展普惠金融会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基于福建省违规小水电清理整顿的背景,结合国内外水电站生态补偿研究动态,以大樟溪流域水电开发为例,分析流域水电站梯级开发造成的环境影响,评估测算主要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探讨流域水电开发生态补偿的标准,在未考虑水电开发正效益前提下,大樟溪流域水电开发每度电每年生态补偿金为0.15元,其生态补偿运行成本占上网电价的比例为32.3%~62.2%。由于小水电站装机容量小,开发的经济成本高,若同时从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两方面考虑,新建的小水电若生态补偿成本占上网电价的50%及以上,理论上是不可行的。该文对流域水电开发生态补偿标准进行核算,进一步理顺流域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为水电开发者和环境保护管理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旭 《调研世界》2020,(3):59-65
本文以印度《国民账户体系:来源与方法(2012)》为基础,通过搜集、汇总大量有关资料,着重研究印度GDP核算工作,系统阐述了印度GDP核算方法、资料来源、数据发布与修订等内容,为中国GDP核算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
国民核算作为一种国际标准统计体系的制度安排和一种宏观经济统计信息,具备了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因而属于一种公共品。本文不是中国国民核算理论和实践发展过程的全面论述,而是从公共品视角对核算模式选择、知识生产和体系构建补充一些认知。研究提出:(1)中国统计改革起点是口径符合物质平衡表范围的产值指标,从未系统实施过物质平衡表体系;中国国民核算模式转换和体系改革是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国民核算实践发展不够平衡,总体上大致处于1953年版至1993年版之间,部分项目达到了SNA 2008年版的水平。(2)中国学者在国民核算领域的学术增加值主要是论证中国核算模式的确立,对SNA的引进和系统、深入解读,SNA的中国化探索;国民核算的知识生产事关国家经济安全和质量提升,需要学者坚守阵地、贡献智慧,以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国民核算需要"脑书"Handbook进一步研究学理和方法论。(3)SNA自身面临的困局和中国高质量发展,对国民核算提出了要求,通过中国SNA体系的构建路线图,给出了中国SNA体系化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东岳论丛》2018,(3):70-78
新常态时期,妥善处置并降低宏观经济杠杆是我国顺利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已有研究围绕宏观杠杆率的内涵、评价方法、宏观经济后果、成因及对策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治理杠杆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以高储蓄为支撑的信贷驱动增长模式,优化制度安排及宏观政策环境,同时发展多渠道融资模式并对金融创新实施科学监管。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并存,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须密切关注去杠杆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债务违约风险暴露和资产负债表衰退等问题,处理好"稳增长"和"控风险"关系是实现宏观经济去杠杆任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