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8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39篇
社会学   42篇
统计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杨洁篪是新中国第十任外交部长。在32年的外交官生涯中,杨洁篪在外交部创下了好几项纪录:1998年,年仅48岁时成为外交部副部长;2001年2月,接替李肇星出任我国第七任驻美大使,是中美建交以来最年轻的一位大使;现在,成为第一位在共和国成立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外交部长。  相似文献   
2.
根据联合国的有关规定,五个常任理事国可各自推荐一名人选担任联合国副秘书长,以协助秘书长工作。自上世纪70年代初至今,中国外交部先后有6位高级外交官赴纽约出任该职,他们分别是:唐明照、毕季龙、谢启美、冀朝铸、金永健、陈健。说到联合国级别最高的公务员,大家都知道是秘书长安南。那么联合国级别最高的中国籍公务员是谁呢?了解的人可能就不多了。他就是中国前驻日本大使、现任联合国副秘书长一职的陈健。实际上,作为职业外交官的陈健已是四入联合国了。  相似文献   
3.
田野 《当代老年》2014,(8):27-28
在贵州黔北山区一所村小的教室里,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正在给学生上英语课。老人根本不用翻开课本,张口就是标准流利的英语,伸手就在黑板上写下漂亮的英语板书。学生们感到老师的学问就像是山间的沟壑一样深,然而,他们却不知道自己的老师曾是一位中国驻外公使。  相似文献   
4.
李光敏  宫羽 《东西南北》2012,(13):48-49
平常人剪头发是希望换个造型,而外交官们最忌讳的则是让别人看出来他们的造型有变化。 寸头,深色休闲装,欧式皮靴,与造型机构的同行们相比,“80后”造型师江雨桐的打扮略显严谨,却也不失时尚——这也正是如今他的“顾客”——中国外交官们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在位于北京东交民巷的大使桥牌俱乐部里,活跃着一群“80后”和“90后”.他们每周日下午都会聚在那里打桥牌,可谓风雨无阻、兴趣盎然,像赴情人约会一样.他们个个身板挺直,声音洪亮,思维敏捷,动作灵活,哪像八九十岁的老人.  相似文献   
6.
长城 《老人世界》2014,(8):14-16
乐观坚强的外交官夫人 1905年,严幼韵出生在上海,父亲严信厚是晚清大臣李鸿章的幕僚,以盐业起家发了大财,创办了纱厂、面粉厂、药房、茶庄等,此外还在全国各地设有13个银楼分号,堪称富甲一方。  相似文献   
7.
外交部优秀公务员李孝劝当过 4 年外交信使,专门负责向世界各地中国驻地使馆传送外交机密文件,每年要在空中飞4000 多个小时,是我国外交事业中年轻一代 “空中鸿雁”。他几次化险为夷的传奇经历,他在北京胡同小巷用单车“撞”出来的爱情故事,都十分动人。最近,记者对他进行了专门采访。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英国外交部档案的相关记载,论述了1971年,在中国外交部组织下,英国驻华代办谭森等人在华访问、考察的经历及其感受,从西方人的角度透视了当时中国“自力更生”战略的实施情况,为我们更为全面、深入地理解、塑造那段历史提供宝贵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萍聚 《山西老年》2013,(9):26-27
青春年华献给驻非外交事业许孟水今年67岁,出生于安徽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64年,一个机遇降临到即将高中毕业的许孟水头上。当时国家急需外语人才,许孟水幸运地被国家选拔为留学生,公派到摩洛哥王国穆罕默德五世大学学习法语。大学毕业后,他进入外交部非洲司工作。1982年,许孟水首次被派驻非洲担任大使翻译。使馆当时办公条件十分简陋,他的办公室是一个旧车库改造的,室内潮湿闷热,当地又缺水少电,许多时候,他都是穿着小裤衩,汗流浃背地写东西。那时候,驻在国没有报纸,他每天早中晚要三次收听广播,把听到的重大新闻记录下来,汇报给大使。驻非洲期间,最让许孟水发怵  相似文献   
10.
或许在今天的人看来,旧中国民国时期的外交官职位,绝对是一个人人艳羡、人人垂涎并极力争逐的肥缺职位,而驻外使领馆的官员们也自然都个个潇洒、个个神气,手头阔绰,居处奢华了。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最近,笔者翻阅民国著名外交家蒋作宾的日记,方知那时外交官的“寒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