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处于“四海之师”的先进地位,因此日本人艳羡不已,形成了以“慕华”为特征的中国观、江户以后,随着西方的崛起和中国的衰落,日本人在不断认识自已、审视世界的过程中,逐渐改变了传统认识,不仅把学习目标由中国转向西方,而且产生了“蔑华”情绪。日本人对华态度的转变虽极一度损伤了中国人的自尊心,但也给人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鲁迅杂文是变革时代的实录,是一部活的现代中国人的“人史”,更是对民族文化无意识心理的深刻开掘。在观察、分析、表现中国历史的进程中,鲁迅把注意力放在近代中国历史、中国人身上。在诸多社会相(共名)的概括中,透过习以为常的现象,发掘了不同阶层人物、不同社会现象背后隐秘的内在心理,表现整个民族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3.
西方现代化在资本的催生下,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电力革命、化工革命和信息革命,相应地带来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形态和人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交往方式、教育方式、社会管理方式、人的思维方式的深刻变革,促进了人类的文明进步。与此同时,人的发展日益依附于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工具的更新,人的主体地位缺失,人服从于资本增殖的逻辑,服从于霸权霸道霸凌的需要。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式现代化既遵循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又有中国特色。其中,人的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实质性进展。构建人的现代化建设理论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小平 《兰州学刊》2010,(1):192-198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先锋戏剧明显受到了西方文化思潮以及西方戏剧观念的影响,同时探询中国先锋戏剧的民族品格。由于彼时中国特定的国情,决定了此时的先锋戏剧多从“人”出发,对人性进行探讨,对普通人的焦灼生存状态和人的精神世界的多面性进行展示,从“人”、异化、心理、社会批判四大基点出发,在思想层面形成明显的主题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南开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2001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现岗专任教师中教授7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另有兼职博导1人),硕士生导师4人。多年来,该学科各位同人勤奋治学,精诚合作。在中国现代、当代文学思潮研究,近现代文学思想研究,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中国新诗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鲁迅及其他经典作家研究等方面,完成并出版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其中多部获得省部级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诸位博士生导师作为各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以科研实绩获得了学界的认可,并在国内外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学…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初年开始,列强觊觎中国沿海渔业资源,在中国近海侵渔,侵害了中国领海渔业权,这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关注。在反对外人侵渔的过程中,清末中国社会催生了领海渔业权意识。当时日本对华侵渔最明显,引起中国朝野抗议。除日本对华侵渔外,德国亦在胶州湾租借地开设渔业公司。这引起了部分中国人的警觉。为抵制外人侵渔,在张謇等人倡导下,清末中国社会兴起创办新式渔业公司的热潮。这对中国领海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促使部分官员形成比较明确的领海渔业权观念。之后不久,张謇等人又在商部积极支持下参加了意大利米兰渔业赛会,试图向世界展示中国渔业界自保利权、维护海权的形象。尽管未能真正有效维护海权,但当时中国社会维护渔业权的努力仍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7.
范秋迎 《理论界》2008,1(3):16-17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必须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基本规律,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总结和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经验,对于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体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掌握历史主动的主体性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在系统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把人民确立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起点,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坚实的本体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基于现实社会关系阐释人的本质,基于群众史观阐释人民主体立场,基于物质生产系统阐释人的发展路径,不断推进以人民为逻辑起点的本体论建构,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的战略要求,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社会关系本质理论、人民主体理论和人的现实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9.
中国5000年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文脉不断发展的“根”与“魂”,当然,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自身传承的内在规律与机理,主要与人世间“人”的存在有关。人是文化化的人,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化人。因为由人组成的社会与集体,在人的精神层面,在人生意义、价值观念等有关方面,始终存在着共同的问题与困惑,存在着相同相似的价值取向,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文化自身也有着的强大的整合力、融合力及辐射力。  相似文献   

10.
黎玲 《南方论刊》2023,(8):37-39
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和发展有强大的历史逻辑和价值指向。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同中华文明一同构成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强大内核,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复兴史的必然结果,它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国与国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1.
人的本质是人学中的基础问题,近几年来,理论界对这个问题作了大量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但是,人们多注重整体性、一般性研究,而较少从特殊性、个别性来研究问题。关注人的一般本质是必要的,但我们是现代中国人,更应该关注当今中国的现实、研究人的本质在当代中国的实现。什么是人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所谓人的本质,指的是人之所以成其为人的根据及其应有的基本规定,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正如“对事物、现实、感性”①的本质不能从它自身的直观中获得一样,人的本质也不能诉诸简单的直观。人的本质不是天命的,而是在实践…  相似文献   

12.
从传统人到现代人,从“新民”到“新人”,这是中国社会在步入20世纪以及整个20世纪100年时间内所关注的沉重话题。尤其在中国经历了太多的历史沧桑之后,中国人就愈加迫切地感到在一种生产方式的变革、一种社会制度变迁的条件下,多么希望造就一代“新人”。本文关注的重点是中国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塑造新的人格。论述了邓小平所提出的“四有”新人的设想,以及这一设想的时代特色、时代价值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基本出发点,以发展为中心,实事求是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切实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当代中国人乃至以后几代中国人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企业家》杂志曾经做过一个权威统计,十年前评选出的首届20名“全国优秀企业家”中,1人病逝、1人叛逃、3人高升、5人离退休、6人辞职、免职、停职。仍在原企业任职的仅剩4人。同为优秀企业家,松下、IBM的老沃森、通用电器的韦尔奇,都在企业干满了60岁,有的还超过了80岁!中国企业家为何生命周期(事业周期)却很短暂?十几年前,中国科学精英英年早逝,每次引起社会震动,社会上下十分关注,人们认识到他们是国家的财富,应当保护。对科学家的关注,最终产生了政策和制度的改进,由此产生了有利于后来者献身科学的…  相似文献   

15.
“十四行诗”在我国古已有之,这是华夏古国诗歌的形式丰富多彩的一个佐证,但不是古代诗人的自觉有意的创作。“十四行诗体”在我国现当代走过了“模仿、创造、发展”的三个阶段,涌现出一大批十四行诗人,但中国诗人在创作中,从内容到形式,都按照汉诗的特点习惯进行改造,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十四行诗,这是中国诗人对世界诗歌的贡献,也是中国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理论和道路的创新。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逐步开创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国之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勇于实践,又勇于理论创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推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因落后而倍受西方列强欺压的耻辱现实,促使一代代先进的中国人寻觅救国救民之路,由此形成向西方吸取思想的历史长链。各种源起于欧洲资本主义时代的主义和思想,都成为一些中国人孜孜涉猎、热变传播和尝试移植的目标物。无政府主义就是这历史长链中颇引人注目的一环,它曾对许多中国人产生的诱惑唯力,超过了同时期的其他各种主义和思想。本文将研究的视角凝聚在无政府主义最初闯入中国人眼帘的时间范围,目的是想从具体剖析中国人接纳它的环境、特征出发,揭示无政府主义之所以会引起中国人感兴趣的原因。一、中国…  相似文献   

18.
在认真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国进行了多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探索和改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30年的改革实践和创新探索中,从根本上实践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和必要基础,为人的全面发展不断走向更高层面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试解“李约瑟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JosenhNeedham,1900-1993)穷其毕生精力,撰写出版了焊焊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它在向世人展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辉煌成就的同时,也提出了困扰人心的所谓“李约瑟难题”:“从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5世纪的漫长岁月中,中国人,在应用自然知识于满足人的需要方面,曾经胜过欧州人,那么,为什么近代科学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呢?’这一问题也被表述为“为什么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并由此引发了“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因”的讨论。几十年来,许许多多中外学者从地理、经济、社会、政治、军事。文化、语言、思维…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诗歌现代化的历程中,美国现代派诗人积极译介中国古典诗歌,并在其创作中吸收中国古典诗歌的题材、技巧、人物形象、思想内涵等,使美国人逐渐了解和欣赏中国诗歌,也令中国古典诗歌在美国诗歌现代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