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22篇
  免费   224篇
  国内免费   43篇
管理学   1485篇
劳动科学   25篇
民族学   105篇
人才学   83篇
人口学   19篇
丛书文集   2374篇
理论方法论   444篇
综合类   3555篇
社会学   368篇
统计学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285篇
  2014年   646篇
  2013年   495篇
  2012年   589篇
  2011年   628篇
  2010年   580篇
  2009年   574篇
  2008年   724篇
  2007年   538篇
  2006年   446篇
  2005年   459篇
  2004年   427篇
  2003年   373篇
  2002年   253篇
  2001年   236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长墀 《社会科学》2022,(2):129-138
自启蒙时代以来,权威概念受到了极大挑战,在人们的观念中也淡薄了。在自然主义的理论中,权威被看作是某种衍生性的东西或某种要消失的东西。在笛卡尔和帕斯卡的哲学中,权威与意志概念之间有着本质关系,他们揭示了权威在本源性上具有神圣的特征。在克尔凯郭尔和《圣经》的文本中,真正的权威是神圣权威,其根本特征是完全抛弃权力和武力,因此具有柔弱性。个体应该在处理神圣权威与世俗权威的关系中成为自己,同时也使神圣权威成为真正的权威,使世俗权威回到自己的相对地位。  相似文献   
2.
西方治理是对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的应对,制度化痼疾使得治理出现乱象。我国需要辨识治理的普适性与本土性,批判西方治理的意识形态性,实现对西方治理的超越,凝练治理的中国样态。协商治理是党领导人民以协商民主实现国家治理的公共治理模式,是治理的中国样态。治理研究要立足社会情境与社会结构,直面“权利”“权力”等基础性命题及“关系”等本土命题。既要认识到消解资产阶级权利的必然性,又要坚守住权利底线。传统文化为中国人安身立命提供了基本的精神基石,寻求权力的传统价值根基及其制度化是破解权力异化的可行路径。权利保障与权力运行塑造了实然的协商治理关系形态,判断中国式关系的着眼点在于关系主体所担当的角色及在角色互动中的定位。现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社会关系是党内关系和党群关系,判定关系就是定位角色,定位在党内关系和党群关系中的角色。推进协商治理、规约关系需要精准角色定位,探寻关系背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本土可能归因。  相似文献   
3.
国际组织的语言选择是其行政机构及成员基于组织特性、语言价值等多种考量因素进行博弈的结果。为实现国际组织的宗旨和目标,其行政机构基于国际组织的“组织性”特征尤为注重语言的实用价值,甚至以此作为主导性考量因素,英语因而在国际组织的语言选择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国际性”特征要求国际组织必须兼顾语言的象征价值,这与其成员彰显本国语言的诉求相吻合。国际组织成员尤其是成员国的权力强弱对国际组织的语言选择影响深远,部分成员通过在特定国际组织中推广本国语言的使用来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及影响力。同时,历史因素通过保留国际组织权力结构中的正式制度对其语言选择产生延迟性影响,致使语言政策的变革滞后于成员之间的相对权力动态。  相似文献   
4.
国家与农村关系的演变与新型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与农村之间的关系格局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社会基础的变迁会发生一系列转型。根据国家对待农村的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相互关系可以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与农村关系始终处于调适变动之中,具体呈现为“汲取式下沉”“汲取式悬浮”“供给式下沉”以及“供给式悬浮”四种样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国家权力在乡村社会正面临一种新型危机:“供给式悬浮”。“供给式悬浮”在基层最突出的表现便是国家惠农政策落实不力与基层政权存在脱离群众的惯性,新一轮因“供给式悬浮”带来的治理性危机很可能冲击国家基层政权的合法性,这需要引起积极反思与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5.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揭示了资本主义民主虚伪的特征,马克思、恩格斯也多次批判了早期资产阶级民主的局限性,但在现实社会中却呈现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不平等与政治上民主并存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剥削关系形成了一种权力关系,这种特定的经济形式下所决定的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关系与资本主义所宣称的政治平等并行不悖。而且,这种不平等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正通过民主制的意识形态机器不断强化,使社会主体扮演着意识形态的物质载体。面对资本主义社会所形成的结构性权力压迫,列宁的阶级理论对于整合社会不同抗争群体,戳穿资本主义民主幻象,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40年来,党内监督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得到了重大发展,主要表现在:发展民主是党内监督的重要基础;完善制度建设是党内监督的核心;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是党内监督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8.
9.
10.
《领导科学》2021,(1):124-124
当前,政治生态具有鲜明的叠代性特征。一方面,进入新时代,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深化和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权力制衡得到加强,权责关系趋于平衡,民主和法治氛围不断增强,领导干部作风有明显改善;另一方面,封建专制的领导观念、人治的领导方式、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权力运行模式等都还有顽固的影响,表现在领导权威问题上,就是把权力当权威、把职位当地位、把职能当资源、把管辖范围当领地、把下属当仆从、把任用干部当个人恩惠等,从而顾盼自雄、不可一世、颐指气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