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20篇
社会学   3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九歌》以天地人神的恋情为主旋律,以悲剧为主基调,抒发了沅湘一带人民的悲情。其浓重的人生情味与深情的赞歌构成主歌的主题,也体现了先秦时期沅湘人民复杂的思想感情,从而折射出屈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眉妆集中体现了古人的审美倾向.楚人眉妆的描述主要见于<楚辞>中的"蛾眉"与"青色直眉"."蛾眉"取象于蚕蛾弯曲细长的触须,"青色直眉"则是黑色细长的曲眉.  相似文献   
3.
以古籍文献及《清华简·楚居》记载为据,研究楚王族先祖季连部落早期的活动地域;认为季连在夏王朝灭亡之后投靠了商王朝,并娶了"盘庚之子"妣佳,与殷商王朝结为婚姻。季连之裔孙鬻熊的妻子妣,生丽季时因由脅间生出而死去,巫用荆楚条把妣的身体缠包复合而葬。为了纪念鬻熊的妻子妣,自鬻熊始这一支部族开始称为"楚人"。《清华简·楚居》记载的地名也揭示了楚人先祖这个阶段向殷商王朝示好与表示臣服的活动和过程,以及楚人称为"楚"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楚居》的性质、作者及写作年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华大学藏战国楚竹简(壹)》中,《楚居》是一篇很另类的文献。共14支简,原无篇题。主要叙述自季连开始到楚悼王共23位楚公楚王的居处迁徙,内容与《世本》之《居篇》很相类,故定名为《楚居》。应该说,这个定名是有一定依据的。《世本》15篇,著录于《汉书.艺文志》春秋类,是先秦时期重要史籍之一。陈梦家先生据《世本》述及赵王迁事,并称为今王迁,认为是战国末赵人所作;成书于秦始皇十三年至十九年(公元前  相似文献   
5.
2010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世纪楚学》丛书,近日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丛书共12册,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著名楚学研究专家刘玉堂教授主编,并协同陈伟、杨华等楚学研究专家分别撰写,历时数年,分别从楚国的礼仪、法律、思想与学术、封君、历史地理、水利、交通、楚器名物、饮食与服饰、楚简册、铜器与竹简文字及农业与社会12个方面深入分析,引证析疑,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值得推荐给学界共赏。  相似文献   
6.
楚人到峡江地区以后,主要占据长江及其支流的沿岸地区,其聚落就分布在长江及其支流沿岸的低海拔地区.楚人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坪坝台地以及缓坡地,使用先进的铁制生产工具,主要发展早作农业,在条件具备的地区种植水稻.渔猎经济虽然存在,但不再占据主导地位,家畜在肉食资源中的比例有所上升.楚人控制了巴人的盐卤资源,制盐业成为楚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考察古今学者关于庄周乡贯里籍的论说,结合庄子时代的历史文化状况和《庄子》一书所反映的庄周事迹、文风等,进而作全面深入的辨析,最符合历史真实的是庄周为楚人说  相似文献   
8.
西周之后,从楚人进入湖南开始,随着华夏民族的形成,湖南的汉民族也在这个民族大融合的潮流中发轫;秦汉至南北朝是湖南人雏形的形成时期;隋唐至两宋:湖南人雏形的发育时期;元明至清:湖南人形成的定型时期。  相似文献   
9.
《汉书·地理志》称“楚人信巫鬼,重淫祀”,这句话给后来人们研究楚人的精神现象定下了基调,多数意见是把它作为楚人的精神信仰特征。宗教学和人类学的研究认为,信巫好鬼在世界各地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不独楚人。本文通过对楚人招魂行为的讨论,指出其包含有萨满教的图式。楚人的宗教形态属于萨满教,是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的宗教形式。  相似文献   
10.
三峡地区是亚洲人类诞生的发源地,新石器时代,这里有着著名的城背溪文化、大溪文化、哨棚嘴文化;夏商周时期,这里是巴文化的主要分布区域;战国以后的历朝历代,这里又是兵家必争的主要地区.因此,对三峡历史文化的演变与发展,自古以来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近些年来考古发掘工作的深入,一批批新材料的问世,不仅为我们的研究拓宽了视野,而且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第一手资料.从而也不得不使我们对过去三峡历史文化的一些传统观念及模糊不清的疑难问题重新来进行修正和改写,从而能让一些研究者、广大人民群众对三峡历史文化有一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