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73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62篇
社会学   2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7 毫秒
1.
作家的人格是其作品风格的内在因素 ,往往决定着其作品的风格。我们在研究作品风格的时候 ,不能不关注作家的人格。只有对作家的人格进行全面深入的审视 ,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其作品的风格。探讨陶渊明的人格魅力及其特征 ,是深入研究陶渊明作品风格的至关重要的途径。从陶渊明的作品中 ,从他的言行中 ,我们可以领悟到他的情趣和胸襟 ,领悟到一种具体的人格。陶渊明自然率真平和旷达的个性特征构筑了他的诗化人格 ,即未经世俗异化的高尚贞洁的人格。这种人格的内在思想根源是自然化迁的宇宙观和委运自然的人生观。这种人格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他任真自得和固穷守节的行为方式。他的作品中常见的酒与菊、孤松、孤云与归鸟等艺术形象组成了陶渊明诗化人格的象征系列  相似文献   
2.
论萨特的自由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特把人的自由上升到哲学本体论的高度,认为自由是与人的存在联系在一起,而人的自由之根源在于人的意识的虚无性,否定性与超越性。认为人作为自为的存在,与物相为自由的存在的差别在于人的存在先于本质,这正是人的自由的根本所在。人的自由在于意志的自由、选择的自由,而这种自由既是绝对的,又与责任密切相联。萨特的自由观最大的不足在于离开人的社会实践来谈自由,这使其自由观最终不过是抽象的个体自由与精神自由。  相似文献   
3.
《诗经·卫风·考》是隐士抒怀明志之作。诗篇具体生动而全面地描绘了隐士的生活情趣,突现其幽独之乐、拔俗之标、坚隐之节,表现出旷达闲适、和乐静穆的情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对后世隐逸文学作品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六言必以节奏的整合才成为稳定的句式,这是确定六言句式与六言体诗起源的依据,所以不能追溯为《诗》中六言散语,也与《骚》语六言不侔。六言句式出于汉乐府,建安时始有文人创制,以五句而每句押韵的组诗形式为常。六言与五、七言在齐梁同时接受声律规范,始有隔句用韵相对,从而形成六言格律的雏形。但六言以三个双音节奏不能导致五、七言律体各联的粘连,因而不具严格的格律规范,按其平仄交替之理可推四式。由于六言不具单音节以为著力锻炼,所以造语必以"自在"为尚,这是衡量六言体诗高下最为重要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正人本质包含双重属性,即社会性与自然性,自然性作为人本质的基础是指生理心理和基础感性内容活动,保证人身体的存在。[1]此自然性的意义等同于生物性。目前学术界已经广泛接受自然性概念,本文也分不开这两个术语。作为主导方面的社会性支配着自然性,决定人的社会存在方式,因此,人成为人。可是,一旦自然性失去社会性的控制和支配,变成主导方面,决定人的存在方式,自然性就变成动物性,而人则成为动物。  相似文献   
6.
辅导员专业发展的实质是真正将“辅导员”视为发展的目的,不断丰富其社会关系、增强其能力、提升其素质、促进其个性发展。可以从“主体层次”视角考察辅导员专业发展的内涵,关照经验主体、认知主体、价值主体、审美主体等不同主体层次,实现其由经验型向研究型再向学术型最后向专家型辅导员的转型发展和阶段提高。促成不同主体层次发展的关键是唤醒“辅导员”作为自身发展主人的主体性,激发其从“要我发展”转向“我要发展”的主动诉求,实现由“自在式”专业发展向“自为式”专业发展的内在超越。  相似文献   
7.
费孝通先生就南岭走廊提出的民族研究的路线图是南岭民族走廊要展开综合性调查,不仅研究各民族的历史渊源,还要对相类似的山居民族进行比较,研究各民族之间的互相影响与差异问题,以及汉族在这个地区的作用问题。而在此之前,南岭走廊研究早在唐汉时期就已经有一个自在研究阶段,在中华民国时期进入了自为研究阶段。进入21世纪后,在全球化和"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才真正进入自觉研究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自得"是郭象思想的重要理论范畴,是其"适性逍遥"的人生理想的确切表述,与宋及宋以后出现在理学语境中的"自得"具有不同的理论内涵。在《庄子注》中,郭象为"自得"确立了本体论上的依据,是万物独化自生的应有之义;作为对逍遥义在现实个体意义上的对等概念,它以"适性"为基本方法,通过明王之治和自得者双方的协同来实现。自得者在通向"适性"的道路上,须处理与自身及外界的各种矛盾关系,提升认知水平,拒斥教化、克服"跂尚之心"等,创造并进入"自得之场",从而达到逍遥境界。  相似文献   
9.
哲学从生活中提炼出来后远离了生活,但这种哲学又要回到其起源的地方,世俗生活都曾有过对自身的反思.我们在禅宗的"直观"方法中发现一种古老和根本的消解自身以还原本质的方法,这种直观不是概念或经验的,而是人在清净自是中呈现,在自身之中的回转以回到自身的清白.这种"看"的方法让呈现和呈现者以及所现之事回归其本来自在的纯粹面貌,人在普遍的呈现中保持存在的纯真又促其显露,这是真正的本质直观.  相似文献   
10.
在萨特看来,现象学的意向性原则指的是意识必须关涉某个异于自身的东西,意识与对象在本体论上的这种“异于”或否定关系,是使得意向性得以可能的前提。在现象学的视野下,人的所有经验和认识都被视为一种意识行为,都具有意向性。因此,意识与对象之间的否定关系其实就是使得一切经验和认识得以可能的前提。正是为了解释这种否定关系,萨特提出了意识的内部否定概念。本文将阐述这一概念的含义,它所确立的自为存在与自在存在,以及它在萨特整个意识理论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