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2篇
统计学   7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发行国债来为政府筹集建设资金和弥补财政赤字是当今市场经济国家的一般做法。我国于1981年开始重新起用国债,国债的使用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但近年来国债规模的急剧扩张相伴随的潜在财政风险问题今人担忧。本文从国债规模的主要衡量指标以及我国国债规模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认为适度控制我国国债规模是我国今后一段时间的必然选择,并提出适度拨制我国国债规模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新预算法的实施和预算方法的变化,地方政府可以腾出更多的债务资金用于其他急需支出、重点民生支出事项。今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围绕"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发力。虽然2015年赤字率将提高到2.3%,但从财政赤字的国际经验、国债负担率,以及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手段、实施效果来看,我国的财政风险是可控的。  相似文献   
3.
1998年以来我国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得明显效果 ,继续执行这种政策有其必要性和受到的约束条件。克服财政政策的约束条件 ,首先要扩大财政收入 ,其次增加国债的存量 ,再次财政让民营部门投资经营  相似文献   
4.
国债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 ,随着财政赤字规模的增加和我国国债数量的迅速增大 ,如何防范国债风险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运用静态的方法测算 ,我国目前的国债规模远远小于世界公认的警戒线。从动态的角度看 ,通过测算得出如下结论 :在未来防范我国国债风险的根本办法是将每年的基本赤字控制在 GDP的 3 %以内 ,同时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低于经济增长速度的真实利率  相似文献   
5.
从一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来看,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只能是阶段性、暂时性的,随着一国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应适时适度做出相应调整,才能更加科学地调控宏观经济布局和结构,使其沿着健康、稳定的发展运行轨道前进。伴随着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连续实行,经济增长加速效应突出,国民经济领域产生了许多结构性的问题和矛盾,这迫使我国财政政策的选择有必要由扩张性向中性转移。把握积极财政政策向中性的财政政策逐步过渡的“火候”,就要充分适应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在调控目标、调控方式、调控手段和方法组合上进行适时调整,采用更为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宏观调控财政手段。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一个基于宏观经济变量的国债负担率模型,利用我国1995~2004年的国债相关数据,对我国的国债信用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从结果来看,我国还存在着一定的发债空间,但在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下,我国的国债同样存在着一定的信用风险,需要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银行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很大和保持低通胀的情况下,我国有条件较大规模地发行公债。只要债务总量不过于庞大,发行公债不至于引起显著的对信贷基金或消费基金的转移效应。在债务总量控制上,关键在于检验和控制公债总利息负担率(当年应付的总利息费用额占国民收入的比率)的增长趋势。文中建立了公债总利息负担率动态模型及其稳定性控制系数,进而导得公债净增债务率的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8.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适宜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琳 《统计研究》2003,20(10):7-5
我国自 1 998年以来为了扩大内需 ,一直实行以举债为主要内容的积极的财政政策 ,国债发行数量不断上升 ,国债已经成为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的助推器。与此同时 ,赤字与国债规模的迅速扩大也使人产生某些担忧 :第一 ,我国经济能否承受不断扩大的国债规模 ,特别是在各级政府隐性及或有债务规模较大的情况下 ,继续实施扩张性的国债政策是否会带来财政风险向危机的转化。第二 ,国债投资的增加是否会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 ,从而降低社会资金使用的效率。这些问题使我们深刻认识到研究国债规模的大小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 ,我国目前的国债规模大小是…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存在政策性负担情况下,负担承负企业的股权性质对于政策性负担转嫁效果的影响。在国有企业存在的市场格局当中,政府可以根据国有企业的承受能力,最大限度将政策性负担转嫁给国有企业;但对于不存在国有企业的私企寡头垄断市场格局,则存在着最优的负担转嫁比率,并且随着行业竞争程度的增强,最优比率不断下降,直至为零。政策性负担转嫁给混合寡占格局之下的国有企业带来的社会福利水平,绝对地优于负担转嫁给私企寡占格局之下的私企所带来的社会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91-2001年湖北农村住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民负担差异的现状和特点,并结合农民收入数 据对农民负担差异的合理性与公平性作了进一步的探讨,认为当前农民减负的重点是在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的基 础上调节不同地区农民的负担水平.并按收入累进税制实行均衡税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