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9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记》受传统美学观的影响,在结构上有意识地追求对称美与对照美,其人物传记的结构类型也异姿纷呈:“千山起伏、峰断云连”、“绾结连珠、层叠上升”、“绣错花分、穿插包孕”。巧妙的结构为摹写人物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其建构合传、类传的方法———“搭天桥法”和穿插叙述,亦沾溉后人,衣披百代。  相似文献   
2.
赵厚均 《兰州学刊》2007,(3):129-132
汉魏六朝是文体辨析观念产生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文体辨析观念的产生有其特殊的渊源,一方面,早期典籍主要是社会生活的记录,出于现实政治的需要,产生了模糊的文体分类意识;另一方面,随着文学的发展和文学自觉意识的确立,进一步加强了文体辨析的诉求,原本模糊的文体辨析意识逐渐明朗,出现了一系列文体辨析著作,基本奠定了文体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蕉园诗社是清初钱塘著名的闺秀诗社,有较大影响,但因文献缺失,今人颇多误解。文章结合人物生卒年和活动情况,对蕉园七子、蕉园五子(陈说)等称谓进行细致考证,认为她们均不可能同时在一起唱和,七子、五子只是后人的概称;蕉园诗社前后延续近四十年,参与人员众多,约有十六人先后参加诗社活动。活动内容丰富,有宴集、送别、哀挽等,留下许多作品。文章对这些活动一一进行了细致的梳理。  相似文献   
4.
赵厚均 《殷都学刊》2010,31(1):43-47
吊文的产生与先秦时丧礼和灾害事件的吊唁活动有关。吊礼的对象是当时的逝者,而吊文往往是"异时致闵","与旧礼言吊者异",经过发展才有吊当世人的吊文。汉魏两晋南北朝的吊文不乏优秀之作,其内容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其凭吊对象集中在怀才不遇、死非其罪者身上,乃"异时致闵",其目的主要在于咏怀;另一类乃伤悼自己的朋友,主要在于述哀。吊文在体裁上又有赋、文和书信之别。此期吊文的演进即围绕其内容与体裁的变化而展开。  相似文献   
5.
刘德权点校本<洪亮吉集>(中华书局2001年版,下称"刘本")于洪亮吉诗文收罗较为完备,为我们研究洪亮吉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不过洪氏著述甚富,集外间有失收之诗文,今就浏览所及,为补遗一篇.  相似文献   
6.
“诗缘情”的传统中断于玄言诗,而在山水诗中复归, 并勃发于二谢诗歌之中。大谢的诗作抒写宦海沉浮的苦闷、眷念友朋的深情及对自然山川的 体悟,情感丰富,而非论者所指的“酷不入情”,其诗在玄言与山水结合中亦透出情味,在 情感复归过程中作用甚大。小谢诗则承“于旧识中获新情”的新的审美心态,革除大谢诗尚 存的情理不能交融的弊端,对诗歌抒情领域有较大拓展。他眷念故乡,有着强烈的归家渴望 ;珍视友情,多酬赠之作;且时有闲情间出,情思独特。  相似文献   
7.
有宋一代,论诗诗是与诗话同等重要的诗学批评形式,研究宋代尤其是南宋后期的诗学批评及其审美建构,论诗诗是不可忽视的一个考察领域.文章着重从数量、诗学批评价值及繁盛原因等几个方面对宋代论诗诗作出考察.  相似文献   
8.
颜希源<百美新咏图传>汇集了古代百余位女性,以诗配画,并附以小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国内相继出现了一系列以"百美"为名的书籍;<图传>还走出国门,受到歌德的重视.<图传>的版本现存以乾隆五十七年为较早,其后曾多次再版.书贾射利,曾对该书的编者、内容加以篡改.今人刘精民整理的<图传>亦有阙误,王英志曾据以误辑袁枚诗.文中一一予以辨明.  相似文献   
9.
《崔恭人浣青诗草序》钱孟钿(1739~1806),字冠之,号浣青,江苏武进人。钱维城女,崔龙见妻。撰《浣青诗草》八卷,《续草》一卷(清乾隆四十一年刻本,上海图书馆藏),卷首有洪亮吉序。刘德权点校本《洪亮吉集》于《更生斋文续集》卷二收录此文,但脱漏甚多。今抄录《诗草》本序言全文  相似文献   
10.
阳湖张氏闺秀是常州文化繁盛的结晶,张■英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本着知人论世的原则,她的生平与子女情况、在京城与闺秀潘素心和沈善宝的交游情况一一得到再现。并且她的诗词中唱和酬赠、感离伤病、关怀时事等主题的作品颇具特色。将张■英生平与创作置于清嘉道时期,其在闺秀创作家族化、地域化及其操持名媛诗歌选政等领域的典范意义便得以凸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