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7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0 毫秒
1.
拒斥还是辩护: 全球化中的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遍和特殊或共相和殊相、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是最古老的哲学问题之一.在全球化时代,这个问题又重新焕发了活力.全球化过程内在蕴涵着普遍化和特殊化双向运动的悖论.全球化本身即意味着普遍化.无论是地方性事物在发展过程中获得了全球性的普遍意义,还是某种规则在全球范围内被普遍奉行和遵从,都意味着或要求某种普遍性.但是全球化并没有也不可能消灭多样性和差异性.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之争主要集中在价值和价值观领域.以普遍主义姿态出现的"全球主义"意识形态,并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普遍性,而是某种特殊主义的普遍化,即"西方中心主义"冒充"全球主义".极端民族主义是一种盲目排斥外来文化、拒斥普遍性的典型的特殊主义.只有在追求现代性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巩固和发展自己的民族性.为此,必须抛弃对自身特异性的自恋,接纳现代文明的普遍价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马克思文本研究的兴起,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整体图景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本文在分析文本研究兴起背景和争论问题的基础上,集中探讨了如何看待“语境还原法”及文本解读中的“引申和发挥”两个焦点问题,并阐明了文本研究与哲学原理研究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2009年7月10日下午,杨学功博士和赵峰博士利用在韩国从事访问研究的机会,对首尔大学哲学系主任许南进教授做了专访。访谈是在许南进教授的办公室进行的,时间近3个小时。他广泛谈到哲学在韩国的境遇、韩国哲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韩国哲学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前景等方面的情况。现根据访谈录音采用问答形式整理成文,供中国学界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4.
实践的观点与"本体论"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哲学本体论就其性质而言是"物质本体论"而非"实践本体论";实践观点的本体论意义在于它为解决本体论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实践论的哲学思维方式;这种意义无论在理论和逻辑上都具有优先性.学界关于实践观点之本体论意义的几种不同说法,如"类推说"、"统摄说"、"论证说"等,是笔者不能赞同的.  相似文献   
5.
问题研究与学科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都很强调学科建设的重要性,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要真正搞好学科建设,并不是在本学科既有的知识结构里自动循环就可以实现的.事实上,学科建设离不开问题研究.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学科建设的真正基础.发现问题是学术研究的起点,解决问题是学术研究的归宿,而研究就贯穿于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当这个过程所达到的结果能够构成新的知识增量,从而能够有效地纳入到学科建构之中时,学科建设才能切实推进.因此,我想围绕学科建设与问题研究的关系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现实中的学术性与学术中的现实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性与现实性 ?这是当前讨论的一个焦点性问题。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形成的“学院派” ,通过对学术性与现实性关系的学理分析 ,概括了四种不同类型 ,认为不能离开哲学的特点强调其与现实生活的直接关联 ,否则会导致哲学的异己化。哲学“参与”现实的方式是历史地变化的 ,适应当代社会和人文社会学科综合化发展的趋势 ,哲学要有效地发挥其现实作用 ,必须对自己的存在方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变。  相似文献   
7.
2010年是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最后一年,中国的哲学研究虽然没有出现什么惊天动地的奇迹,但在平静中显露出某些新的端倪和气象。本文选取几个比较有学术和思想意义的热点或重点问题,试图通过简要的评述,以显示这些新的端倪和气象。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所谓中国哲学,不是指现行体制下的二级分支学科,而是指中国的哲学或在中国的哲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  相似文献   
8.
李德顺,笔名齐友、乃进等,男,汉族,1945年9月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祖籍河北省丰润县。1964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本科;1969年被分配到北京东方红炼油厂(现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总公司)工作,曾任宣传科副科长;1978年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1981年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唯物史观的理论研究正在开启学术范式及理论结构的调整与创新,以重建一种既能真正坚持马克思唯物史观精髓,又能解释这一时代社会文化现象且具中国特色的唯物史观理论体系。为此,我们约请了几位青年学者撰写了这组笔谈,分别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切入,希望能对相关研究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作为人类精神的两个侧面,在本质上是和谐、统一的。在人类认识的早期,二者之间的统一是一种原始的、素朴的、未经分化的统一;在近代,启蒙主义精神与科学的理性传统相互促进,和谐发展;此后在相当长时间里,由于片面强调科学理性的作用,产生了两种对立的观点——唯科学主义与反科学思潮;进入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科学的巨大变革及人对科学作用认识的进一步深入,出现了科学的人文化趋势,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将在新的基础上重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