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翻译活动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翻译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然而目前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导行为(翻译决策)及其相应的制约因素的研究尚嫌不足。以《亲历历史:希拉里回忆录》中译本为例,以语篇分析为基础,从原文分析、翻译策略的制定、译文分析三个方面,运用翻译规范理论,深入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决策行为及受制机制,以期探讨该研究对翻译批评和翻译实践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影响学生阅读学习效率的诸方面因素 ,它们主要包括 :阅读习惯 ,阅读心理 ,语言知识 ,背景知识 ,篇章知识 ,阅读策略与技巧 ,动机以及社会因素等等 ,并结合这些因素 ,讨论了如何提高阅读效率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西方翻译能力研究:回眸与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翻译能力为核心的翻译过程研究已发展成为西方翻译学前沿性的研究领域之一。翻译能力及其相关模式的研究可为全面提高译员的翻译能力和译员培训的质效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鉴于国内相关研究在理论综述和实证方法方面的不足,本文集中引介了西方翻译理论在这一领域的成果,重点阐述了2003年至今西方针对翻译能力及其模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的主题、内容与方法,指明了其最新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旨在为国内翻译能力研究的开拓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机器翻译近年来受到国内译学界的普遍关注。以CNKI收录的12种外语类核心期刊为数据来源,以量化统计结合质性分析的方法,对60年来国内译学界探索机器翻译研究的历程进行了梳理与分析。研究发现:(1)机器翻译研究总体态势呈四个阶段:1950s的萌芽期,1960s-1970s的停滞期,1980s-1990s的缓慢发展期和2000年以后的快速发展期;(2)研究主题主要含语义研究,人机翻译质量对比分析和翻译人才培养等;(3)研究学者之间、学科之间合作亟待加强。该研究为梳理我国译学界探索机器翻译研究的历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译者目的与翻译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功能主义目的论出发,结合描写学派的翻译规范论,以《亲历历史:希拉里回忆录》中译本为例,分析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导行为及其制约因素,进而指出,译者主体作为两种文化的中介,受译入语体系的规范所制约,需要(赞助人的)翻译目的来做指导以作出翻译决策,表现为既要接受赞助人的主导,又要迎合读者的期待视野,还要遵守自己的道德规范,其文化身份和文化取向不可避免地体现在其翻译策略的选择上。  相似文献   
6.
基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和图式的信息处理模式,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构建了口译信息处理图式模型,旨在用图式揭示口译认知过程中译员的信息处理机制。研究表明,口译过程中译员的背景知识图式不断地被外界刺激层层激活,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信息处理模式中存储信息、提取信息,完成口译过程中理解、表达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意义形成等一系列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7.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00-2022年间译者信息检索行为的核心文献为样本,借助R语言Bibliometrix文献计量工具包,分析并绘制其文献时间分布、高被引期刊、重要作者、关键词聚类、关键词共现及关键词历时变化知识图谱,梳理发展趋势、研究主题、研究热点和未来趋势。结果发现:从发展趋势来看,国际译者信息检索行为研究呈波浪式上升发展,研究成果主要刊发在图书馆情报学、信息科学及翻译学等领域的国际核心期刊上。研究主题及热点主要围绕译者信息检索过程和译者信息素养培养两方面开展。其中,前者探究信息资源类型、检索式表达和检索结果等变量对翻译问题解决的影响,并与机器翻译译后编辑等领域结合,探究不同翻译模式下译者信息检索行为的差异;后者探讨译者的信息素养培养模式。未来研究可关注译者个体因素对信息资源使用行为的影响,注重译者信息素养培养与评估,加强研究方法与工具的跨学科借鉴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 ,充分发挥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性。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CAL L学习模式可以创建一个理想的二语习得环境。文章分析了建构主义理论中情境、意义 (图式 )建构、协作等要素及其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中的作用 ,并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 CAL L学习模式。最后指出 ,鉴于我国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发展的水平 ,目前仍有若干问题急需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9.
根据皮尔士的认识论思想--溯因逻辑,研究翻译过程中译者思维习惯的形成,结果指出,译者思维习惯的形成实质上是在猜测本能基础上的溯因推理-归纳-演绎的知识获得过程,即在现有知识基础上,译者首先本能地运用溯因推理做出假设,并在实际翻译过程中使用归纳来检验假设,然后再创造性地演绎出翻译规则和理论,最后内化为译者的思维习惯,使其翻译活动的潜意识程度得到提高,从而加快翻译速度.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认知信息加工理论和翻译认知过程的研究成果,探讨翻译过程中译者控制加工与自动化加工的内涵,构建以记忆系统为核心的译者控制加工与自动化加工模型.研究表明,译者控制加工是译者确定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译者自动化加工是译者快速理解表达的过程.后者主要加工译者的常用词汇及句型,为长难句及语篇的控制加工提供可能.译者加工模型研究显示,自动化加工是控制加工的基础,控制加工可修正和弥补自动化加工的缺漏.两者并行互补,均强调长时记忆与工作记忆的互动.如何培养学生译者将其控制加工能力更有效地转化为自然娴熟的自动化加工能力应是翻译教学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