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8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232篇
劳动科学   17篇
民族学   53篇
人才学   47篇
人口学   24篇
丛书文集   522篇
理论方法论   95篇
综合类   1071篇
社会学   201篇
统计学   9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目前,以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为特点之一的治理理论逐渐融入卫生和健康事业的发展中。文章基于社会系统工程理论范畴下的综合集成法第一步,以文献收集与分析为具体研究方法,围绕公共卫生治理研究主题,将相关的情报、资料、数据和相关领域专家的实践经验分为“政策文件”“理论争鸣”和“治理实践”三类,归纳出公共卫生治理客体综合性和主体协同性、治理全方位和纵向连续性、治理专业性和决策科学性三大特点,并阐明人流、物流、货币流(资金流)、信息流与知识流、技术流五类治理要素的内容与关系,最终提出综合治理与分化治理结合、资源整合与要素协同并重、“平时常态治理”与“战时超常态治理”结合等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6.
7.
中古阿拉伯史籍记载了一种优质的棉织品,名曰赞丹尼奇。1957年纺织品专家谢珀德、伊朗学家恒宁合作发表论文《赞丹尼奇已获识别?》(Zandanījī identified?),对收藏于比利时列日省于伊的一座天主教修院的一件织锦进行研究,就书写在背面的题铭作出粟特语的解读,尝试将其与传统记载中的赞丹尼奇织物建立联系。这一发现在古代纺织品研究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虽然也有学者指出此说在文献与历史两方面都有讲不通的地方,但1957年的试论仍然被视为定论,“赞丹尼奇锦”已经成为纺织品研究中的一个似乎不争的确定实体。然而,重检原物,对题铭的重新研究表明,题铭语言实为阿拉伯语,内容则是这件织锦所有者的名字以及交易售价,与赞丹尼奇无关。  相似文献   
8.
城市造林工程中存在一个特殊的群体——拥有"复合身份"的农户(农地流转的交易者+林业生态外部性的直接消费者),研究"复合身份"农户的满意度对城市造林工程的可持续经营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5个维度24个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北京平原造林工程征地农户的满意度进行测评.结果发现:农户的总体满意度值为65.825,处于"一般满意"状态;管护效果满意度>补偿效果满意度>生态效益满意度>社会效益满意度>经济效益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复合身份"特征使得农户表现出在"经济补偿"得到有效保障后,其满意度会聚焦到对林业生态工程外部性的期待上.这是城市造林工程中农户满意度与一般林业生态工程农户满意度评价的重要区别之一.  相似文献   
9.
经史之学与清代书院科举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书院官学化,很多书院重视科举。有些书院虽从事科举文教育,但不唯之是从,而是将科举文教育与经史之学教育结合起来。此举上溯于中国古代社会推崇经史之学的优良传统,根植于孔子“博学于文”的思想主张,来源于以学术导向矫正利禄歪风的迫切要求。生徒只有学充养邃,才会眼界高、气味厚、笔力健。清代一些书院将科举文教育与经史之学教育结合起来,使得生徒学文不是局限于写作技巧的训练,而是拓展为与炼品、践行、培识的结合。这些书院通过教育,能够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