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79篇
  免费   407篇
  国内免费   63篇
管理学   1260篇
劳动科学   252篇
民族学   148篇
人才学   243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3097篇
理论方法论   489篇
综合类   6340篇
社会学   705篇
统计学   105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73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229篇
  2020年   313篇
  2019年   285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97篇
  2016年   300篇
  2015年   473篇
  2014年   1039篇
  2013年   743篇
  2012年   796篇
  2011年   860篇
  2010年   862篇
  2009年   847篇
  2008年   926篇
  2007年   744篇
  2006年   631篇
  2005年   585篇
  2004年   513篇
  2003年   389篇
  2002年   395篇
  2001年   338篇
  2000年   258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宋朝的典章制度到底是承袭唐制,还是直承五代之制?长期以来众说纷纭。其中“宋承唐制”之说影响最大,然与史实相悖,长期以来未得到厘清。检诸史籍,有大量的史料证明宋制不仅直承了五代制度,而且是全面系统地承袭,尤其在职官、科举、兵制、法律、修史等方面,表现得最为彻底。研究证明,“宋承唐制”之说是宋人刻意淡化五代之制,有意追求的结果。其这样做的原因有三:出于五德终始的历史观,出于正统论的思想,出于抬高宋朝历史地位的政治需要,是宋代士大夫将思想文化领域的批判导入历史传承问题上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出土文物作为 “二重证据法”的重要实物史料,已经普遍应用于中国古代史等研究领域,历史地理研究也不例外。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历史地理学者围绕鄂君启节、出土地图、出土简牍与出土隋唐墓志为主展开相关研究,利用新中国出土文物对我国历史时期的水陆交通路线、历史政区、历史地图编绘及其反映的丰富内涵、地名、乡村和基层社会诸方面进行了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出版了大量研究成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发展特征。但同时也存在对出土文物的历史地理内容和价值做单个的、独立的研究较多,综合的、全面的研究较少的问题,出土文物与传世历史文献的比勘、印证分析往往有所缺失,提高到科学方法论的研究也相对较少,见木不见林的现象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文学批评中,存在着以色彩论文学的现象。首先,人们借助器物色彩的礼制规定,说明了文学作品的礼制内涵,引申出了雅与俗、真与假的趣味之别。其次,人们通过器物色彩的铺排顺序和修饰功能,说明修辞有助于作品的流通和经典化,其中,以文采传达作者情志是关键,但过分注重文采容易忽视文学的讽谏和社会功能。再者,人们以色彩喻文学,揭示了文学成像的原理。这是因为汉字起源、文章载体和文学目的,往往以器物色彩的图像和视觉形态为重要参照。色彩之喻这一表述方式具有与西方诗学的"文本—织物"说展开对话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审美的身体不仅是艺术的身体主题,也是日常现实中的身体主题,呈现为身体审美的实际参与性与在场性。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身体更是卷入消费的中心,呈现作为资本和偶像的身体表征,衍生出身体审美的若干误区。建构身体的审美之道,应当秉持客观冷静的反思性态度。在拨开身体审美误区的同时,应当警惕隐藏在审美操控下的身体异化本质,提出构建身心和谐的身体审美之道,有效抵制错误的身体审美意识对身体的规训和戕害。  相似文献   
5.
基于"天人相分",柳宗元指出政制滥觞于圣人解救"生人之患"以"聚众立国","大中之道"和"生人之意"是政制和政权合法性的重要来源,也是政治权力运行的基本伦理依循,其中,"大中之道"是政治权力运行的价值觇标和方法圭臬,而"生人之意"则是政治权力运行的主体诉求。官员为政,其关键在于确立"吏为民役"的角色定位,行"大中之道"以实现"生人之意",践履"梓人之道"以"佐天子相天下"。  相似文献   
6.
承揽工作物的受领,在中国台湾地区由于"民法"没有认为是定作人的义务,在"政府采购法"上虽然有规定,却因为契约约定将受领与验收画同等号,常有定作人迟迟不办理验收情况.又欠缺德国民法及VOB/B第12条第2项,承揽人得请求定作人就部分完成之工作,分别受领之约定,使承揽人暴置于现金流量不足的风险.从比较法的角度,讨论德国、瑞士及FIDIC新红皮书之规定,作为解决困境之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逐渐进入国际化进程,国内外的经济活动和联系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紧密,对于国际商务合同翻译的需求量也是越来越大。笔者以国际商务合同的特点及其翻译的内涵为切入点进行了分析,进而深入探讨了国际商务合同翻译的规范性,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在国际经济发展和交流中国际商务合同翻译规范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所罗门之歌》是美国著名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品。它通过一个黑人的寻根之旅来揭示了一个不同种族之间所蕴含的深刻的爱的主题。本文主要探讨《所罗门之歌》中爱的主题表达以及作品所具有的时代启示。  相似文献   
9.
网络传播环境下,每个人都能够通过网络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信息在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高速"流通"。信息消费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互联网以其信息海量的特点,利弊均现。国际环境,风云变幻,如何传播中国故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成为当下的重要课题。这是我们的时代,这是我们的国度。在互联网传播环境下,重构舆论话语权,抒中国情。  相似文献   
10.
《求是学刊》2019,(4):103-114
新《行政诉讼法》及76号指导案例公布以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性质再次呈现巨大争议。基于合同定性标准的有效性及适用性,法国采取的合同主体、合同目的及行政优益权标准不宜作为我国出让合同的定性标准,出让合同的性质应以德国采取的合同标的标准判断。出让合同以创设用益物权并取得对价为内容,可根据双阶段理论与前阶段的行政许可区分开来,具有民事定性的合理性。而且,将出让合同定性为民事合同在出让合同纠纷解决、受让方权益保护、法律连续性保持以及民法典制度完善方面具有优越性。在原两审法院未明确出让合同性质的情况下,76号指导案例提炼出出让合同属于行政协议的裁判要旨脱离了原案事实和裁判本意,有超越司法适用权限之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