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4篇
社会学   7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讨论五代时期南汉政权的建立及其主要设施,并对南汉割据原因进行分析。南汉是唐末社会动荡的产物,五代时期中原战乱频仍,南汉刘氏保据岭南免遭兵燹,大力推行中原文化,有利于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当中原局势稳定时,南汉便失去了存在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
五代十国时期,由于铜钱缺乏,战争频繁,政治腐败,开支浩大,各国统治者为了挽救财政危机,往往铸行虚值大钱、铁钱以及铅锡等劣币,从而引起了通货膨胀、钱币贬值、物价飞涨、人民受损,这可作为今人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3.
"道统"由中唐时期的韩愈正式提出,是唐代儒学复兴运动的重要内容。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儒家道统观有了更为深入的发展,从尧、舜到韩愈的儒学道统谱系正式确立了。随着这一正本清源过程的完成,儒家思想的脉络基本理清,正统观念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衍生出皮日休的"师儒道统",陆龟蒙、朱阅、林慎思的"融合道统",司空图的"致用道统",牛希济的"文章道统"等,不同的道统谱系反映了唐末五代十国儒学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4.
五代时期,蜀地西南平原地区和巴东峡江地区的自然条件、物产动植、人文气息存在巨大差异。五代时期,巴、蜀两地各具特色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社会环境,对巴蜀文坛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蜀地平原地区的文学作品具有绮丽艳冶的审美主旨和瑰奇浪漫的神话色彩,巴峡山地的文学作品则具有凄迷怆怀、热情浪漫的楚骚风味和竹枝情韵。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族团结的发展在经历了隋唐的第二次大整合之后,在宋辽西夏金元时又进入第二次大冲突时期。  相似文献   
6.
五代十国时期,有一个叫冯玉的人,读书不中用,几次考进士都没有考上。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既不会读书,也不具有写文章特长的人,后来却官拜知制诰、中书舍人,成为朝中机要秘书成员。  相似文献   
7.
五代十国时期离间考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解洪旺 《船山学刊》2009,(3):174-176
离间作为政治、军事和外交斗争的辅助手段.对五代十国时期局部割据势力的消长和具体战役的胜负的确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但就五代分合的历史大势而言,其作用却颇为有限。  相似文献   
8.
赵海燕 《老年人》2010,(12):39-39
时光倒回到五代十国。那时的湖湘大地,是南楚割据地,由马殷父子们统治。到文昭王马希范时,溪州——也就是今天的湘西永顺县,酉水之北,燃起了战火。这是地方与楚国朝廷之间发生的一场冲突。  相似文献   
9.
五代十国时期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后梁的建立,标志着唐末的混乱局面已走向部分统一。此后,不少政权把国家统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为国家的统一进行不同程度的努力。南唐也推动了五代十国最终走向统一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0.
五代十国时期的前后蜀诗坛以其独特的文学成就与南唐诗坛双峰并峙,交相辉映。前后蜀诗坛的成因有以下几点:当时前后蜀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国力较为强盛,为其文学的繁荣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证;巴蜀地区自古便崇尚文德,前后蜀统治者对文化礼教也十分重视,不仅广纳贤才,兴办学校,而且沿袭唐制,恢复科举取士,这对前后蜀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大量的入蜀诗人、少量的蜀中诗人和一些皇室成员共同努力,造就了前后蜀诗坛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