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1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21篇
管理学   538篇
劳动科学   30篇
民族学   119篇
人才学   194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892篇
理论方法论   196篇
综合类   2363篇
社会学   661篇
统计学   3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343篇
  2013年   268篇
  2012年   300篇
  2011年   338篇
  2010年   376篇
  2009年   340篇
  2008年   482篇
  2007年   330篇
  2006年   255篇
  2005年   247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268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56篇
  2000年   180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运楼 《人文杂志》2022,(6):133-140
史表作为中国古代正史中的重要体裁,创自司马迁《史记》而为《汉书》和《东观汉记》所沿用。但在魏晋以降的史学发展中,史表却长期缺席于正史,直至《新唐书》中才得以回归。对此,前辈学者多认为史表之难作与难读是导致其长期湮没的主要原因。然而结合史表自身发展历程可以发现,魏晋迄隋唐间的史表“真空”,实际上是正史本纪编年化和世家谱牒文化盛行双重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汉武帝年号纪年的推行促使本纪书写转变为完全意义上的编年体模式,史表中大事年表的历史功用被取代,并随之退出史书视野;另一方面,魏晋以后士族政治的发展促进了世家谱牒的兴盛,在“官有簿状,家有谱系”的社会文化中,以人物为核心的年表不为世人所重,忽视乃至不立史表成为史家共同的选择。直到唐末五代时期,世家谱牒伴随着士族政治的衰落而衰微,史表最终得以回归正史。  相似文献   
2.
相声作为一门笑的艺术,其通过多种方式,借助多种手段制造"包袱",其中人物是"包袱"的制造者,与此同时也成为演绎者、展示者。在相声演出中,一个人物可生发多重身份:台下演员、台上演员、作品人物,其间必有差异,而这种差异恰是形成笑料之所在。因此,以人物为中心研究相声,分析观众所接收到的人物每个身份的笑料,身份之间差异之笑料,探讨其带来的致趣之处,对于相声这门传统艺术的研究及其舞台实践与发展,或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巴拉根仓作为蒙古族民间故事中的经典机智人物形象,由底层劳动人民群众塑造,具有独特性和复杂性。从人物性格特征上来看,巴拉根仓在智力方面是机智与蠢笨的统一体,具有诙谐幽默的气质,而品行上则表现出善与恶的反差。巴拉根仓的形象具有丰富性和真实性,贴近草原民众的生活。有关巴拉根仓这一形象的社会语境与文化涵义,首先,应认识到巴拉根仓身上折射出的底层民众对权力的反抗精神;其次,巴拉根仓所具有的幽默诙谐是源于蒙古族人民心理结构中的"喜剧意识";最后,巴拉根仓离经叛道的行为特征实质上是民众"狂欢情结"的展演,是民间对官方颠覆倾向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郑红艳 《生存》2020,(14):0085-0085
小说阅读体现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对小说理解能力的考查,体现了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对小说分析综合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则体现了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发展与提升”;而小说阅读是语文学科素养中“审美鉴赏与创造”的最佳载体之一,通过对小说中语言、形象、情感、意蕴等的赏析,学生能够获得审美体验和审美判断,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品味,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此外,对优秀的、经典的中国小 说的阅读,本身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文化传承与理解”。但是,考点和核心素养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我们在备考时,应着重关注“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素养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6.
冯梦龙在《新列国志》的创制过程中,发挥《左传》“借言作断”之法:一方面,将春秋义理融入人物话语,明白显豁地反映历史真相,寄寓是非论断;一方面,借鉴《左传》中“君子曰”的模式,以髯翁、髯仙、史官、史臣等身份进行讽咏,或出以己意,或引经据典,以有诗或无诗的评论,增加内涵与意趣。他力图经史融合,藉由小说实现儒家道德伦理的大众教化,提升了列国小说的品格,确立了《新列国志》在列国小说演进过程中的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戏曲文化最初只是表达喜悦、悲伤等情感的无意识动作,戏曲艺术历经汉、唐、宋、金等盛世朝代得以形成完整的文化艺术形式。现代从戏曲中能够看到更多的文化和历史内容,也能够从中体会到更多的情感和人的特性。而化妆所进行的人物形象塑造使得人物的形象也更具个性与情感,表现也更为丰富。本文主要对戏曲艺术中化妆对于戏曲人物的精准塑造进行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中国幅员辽阔,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文化产品,这些产品都是每个地区历史文化的积淀,都有着其独特的实用与审美价值。"汉绣"是最能代表湖北民族特色的工艺品之一,它集中体现了湖北地区人民的图腾崇拜、民俗生活和精神信仰。虽然"汉绣"自身很优秀,但是汉绣外包装设计大众化生产,包装结构简单,包装材料选择单一,没有品牌形象,我们借助互联网的发展,阐述设计有地域性特色的网购包装,从而促进汉绣的推广。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寄语21世纪外国文学依然用艺术方式追寻与审视历史进程、表达思想,其中美学和政治争论的中心常常又是语言跟世界的关系。作家们大都在感悟人类文明智慧的同时,对这一文明本身又抱有矛盾的态度,或加以正面表现,或加以拒斥反省。由于身处不同历史文化语境,他们在叙事视角、审美追求、呈现方式和行文品格上又各有千秋,但都不同程度地积极回应、参与或批判全球化进程,并在对20世纪文学传统的继承中展现人类新的自我与心路历程。作家们通过绘制、窥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5,(7):142-150
两宋时期人物品评谣谚非常盛行,除了对人物的一般评述之外,更多的是对清官能吏的颂扬,对贪官污吏的鞭挞,或赞颂或贬抑,感情色彩鲜明。经过社会的广泛传播,形成民意的体现与表达,作为制度外的力量又被纳入朝堂,从而对历史人物的命运沉浮发生重要影响。人物品评谣谚,哪怕是未加核实的谣言,却能对历史人物尤其是当朝官员的仕途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其背后包含复杂的历史背景与诱因。宋代人物品评谣谚兴盛面貌的形成离不开特殊的时代背景与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