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4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226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623篇
社会学   32篇
统计学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刘保富 《老年人》2003,(2):22-22
由于儒家圣人孔子73岁病故,亚圣孟子84岁病亡,于是便有了“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的说法。由于古人忌讳说73岁,常用“亥”字来隐称。如唐代刘禹锡《送河南皇甫少尹赴绛州》诗云:“午桥群吏散,亥字老人迎。”李商隐《戏题赠稷山驿吏王全》诗:“过  相似文献   
3.
给出二元方程式F(x,y)=0确定的函数曲线渐近线的几个结果。  相似文献   
4.
白居易"中隐"是以庄子的逍遥人生为理念,远离政治斗争的遂性自由的生存哲学和方式,其核心是"适",在适性逍遥的前提下,再安排对社会、家庭、国家、民族的责任.这是一种强调个体生命高于一切的现代人本主义精神,在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的专制集权社会,这一思想是超前的.而且,其适性逍遥并不是其最终的目标,其最终的目标是以适性逍遥为保证,实现自己的自由自在的艺术创造.故白居易"中隐"对后世苏轼、明代三袁均有很大影响,但毕竟时代不同了,这种影响终于以浪漫精神衰退为特点走向另一种形态.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基于数据挖掘的Internet远程教学模型和方法,提出利用数据挖掘解决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学还存在的诸如怎样获得准确的反馈信息、怎样实现个性化学习、怎样实现自动答疑等问题的思想。研究表明,数据挖掘可以解决Internet远程教学中现有的一些问题,促进Internet远程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再记述与图示浙江长脚隐翅虫属一新记录种丁山长脚隐翅虫 Derops dingshanus Y.Walanabe,它采至中国浙江天目山.研究标本保存在四川师范学院生物系.  相似文献   
7.
变点颊脊隐翅虫群目前已知10种,都生活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 Smetana, 1998 ),其中,来自越南北部 1种,尼泊尔1种,日本1种,中国7种.本文记述并图示中国四川一新种,卢氏颊脊隐翅虫,Quedius (Raphirus) luae,该种与Q. (R.) jindrai相似,但除雄性外生殖器的差异外,腹部第1背板两侧无金色毛簇,触角和足的颜色也与之有别.  相似文献   
8.
信息时代中 ,由于网络在查找资料上的方便与快捷 ,已经对当前高校的院系资料室形成较大的冲击 ,资料室存在的合理性因此受到质疑。然而 ,笔者认为网络可以取代的只是资料室的显性功能 ,而资料室本身所具有的隐性功能则是网络所无法替代的。本文主要以资料室的隐性功能的阐释为出发点 ,认为环境与交往是资料室隐性功能发挥的重要机制 ,进而剖析高校院系资料室隐性功能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
内隐记忆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简要介绍了内隐记忆在研究方法、特点机制、神经心理学基础及应用研究等方面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进展情况 ,指出内隐记忆的研究和应用意义重大 ,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10.
从小隐、大隐到中隐——论隐逸观念的递嬗及其文化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逸是中国士人心理—行为哲学的命题之一,也是士人内在价值取向与处世态度的外在表征。隐逸历经小隐、大隐到中隐的嬗变,三者有轩轾之别,高下之分。隐逸在其历时性演进过程中,逐渐淡化了传统隐逸以道抗势的抗议精神,显示出隐逸精神化、世俗化的走向,反映了在世俗王权为代表的势统的挤压下士人持守的道统的不断整合和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