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2篇
  免费   15篇
管理学   69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79篇
人才学   86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54篇
理论方法论   51篇
综合类   628篇
社会学   136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晨怡 《世界民族》2020,(2):117-126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西文化的交互作用下,在新加坡华人社会兴起了一场规模浩大的儒教复兴运动。新加坡儒教复兴运动虽明显受中国本土的孔教运动影响,但与康有为试图借助政治的力量将孔教定为国教不同,新加坡儒教复兴运动走的是民间化的道路。基于新华社会多元的语言状况,儒教复兴运动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运用中英双语来推广儒学。受新加坡地区浓郁的宗教氛围影响,新加坡儒教复兴运动以构建儒教为要旨,力图整合佛教、道教以及民间宗教信仰,并通过与基督教的论争来完善理论体系的建构。新加坡儒教复兴运动的兴起,是儒家文化在新加坡的传播由自发走向自觉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儒学在宋明理学之后第二次转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1931-1933年日本相继制造出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伪满洲国事件等,这些事件激起国人和海外华侨的强烈抵抗,在中国国内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抵制日货运动,南洋华侨怀着强大的爱国情怀也加入到了抵制日货运动这一历史潮流中。华侨的中介商地位和国货难以畅销南洋以及当时全球经济危机影响等诸多因素致使抵制运动难以产生与国内一致的影响。华侨用他们的行动捍卫了祖国的利益,虽然他们也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但是这些无疑证明了国家的命运与个人和群体的命运休戚相关。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后,葡萄牙强力推行对澳门的殖民管治政策,鼓励居澳华人加入葡籍、接受澳葡政府管治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在这一政治背景下,华人或逃避清政府的威逼,或为了营生的便利,或出于移民者的从众心态,纷纷加入葡籍。葡籍华人在内地贸易营生,不时涉于诉讼,而辄求助于葡国领事,使之成为中葡外交事件,对清朝的地方行政造成很大的困扰,因而深受世人所诟病。事实上,大多数葡籍华人并没有从文化心理上做一名真正的葡萄牙人,他们热衷于内地事务,维护皇权,谋求清朝官爵,关注内地社会发展,坚守儒家传统,处处彰显其不变的“中国心”。  相似文献   
4.
1937-1938年,苏联政府为了巩固其远东边防,以清除远东日本"间谍"为名,在顺利将朝鲜居民迁往中亚后,随即实施了针对远东华侨的清洗行动。一万多名远东华侨因此而被逮捕入狱,受到了种种非人的虐待。国民政府为了救助远东华侨,将他们中的大多数遣送回新疆。但受制于国民政府外交官员对苏联的移侨政策认识不清、中苏之间事实上的战时同盟关系以及苏联政府根深蒂固的"黄祸"思维,使得国民政府的遣返行动未能很好的完成。  相似文献   
5.
6.
从历史上看,华人与新西兰的关系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紧密和丰富多彩。在新西兰成为英国殖民地后不久,华人即来到这片土地上生活。陈达枝是新西兰华人移民的先锋,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西兰华人中最成功的果菜种植园主和商人。他开创的事业,与他个人的商业头脑、经营管理能力有关,也与华人的关系网络、娴熟的农业耕作技术和新西兰南北岛的快速开发有关。一个具有庞大人口数量的源远流长的农业文明古国,与一个土地广袤而人口稀少的新兴农业国家相遇,其间发生的技术借鉴、移民往返、贸易开拓,既反映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共通面相,又因环境与国情的特殊,孕育出新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关于"身份"的焦虑困扰着一代代在美华人,曾使之失语、沉默,甚至形成了"沉默的中国人"的群体形象。美国华人文学多层面展现了几代华人的身份焦虑及其复杂成因,涉及历史变革、文化冲突、语言差异、生存困境、情感归属等诸多因素。这已成为美华作家持续关注与表现的一个重要文学主题,它道出了被过滤的历史真相以及人们为了获得生存权利所面对的无奈选择,作为对"单一化"呈现的反抗,打破了西方人眼中源于民族劣根性与缺陷性的华人身份形象。同时,美华文学也增进了人们对于身份焦虑本身的认识,有利于更好地面对这一问题并最终完成身份建构。  相似文献   
8.
成新平 《老年人》2015,(5):18-19
2014年年底,著名摄影家陈长芬回到家乡衡东县平田村,受到乡亲们的热烈欢迎。作为一位以拍摄万里长城闻名的摄影家,他为我国万里长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做出了较大贡献。1989年,他的肖像还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受到海内外华人的关注。与长城结下的缘分满头华发,慈眉善目,脑后扎着一个发结,身上穿着  相似文献   
9.
马来西亚的华人穆斯林--兼论不同文明的共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马来西亚华人穆斯林的个案分析 ,认为不同的文明并不是影响民族关系发展的惟一障碍 ,民族冲突的背后往往有着更为深刻的政治和经济根源 ,无限夸大文明差异的冲击 ,对民族冲突实际起到火上加油的负面效应 ;应借鉴马来西亚的经验 ,积极促进彼此间的理解与合作。  相似文献   
10.
东南亚华人与当地土著民族的族群关系是一个敏感而又复杂的问题 ,它不仅关系到东南亚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而且也关系到华人在东南亚的生存和发展 ,还直接关系到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的关系。本文以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为例 ,从民族学的角度 ,探讨华人与当地土著民族的关系 ,分析西方人殖民东南亚时期与东南亚国家独立建国之后华人与土著民族关系的情形 ,阐明东南亚不同族群之间的冲突主要不是由于文化的差异引起的 ,而是族群文化差异被政治化和经济化所使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